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郭健红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12    浏览数:4     

     一般地,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bc可以为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其中a称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等号右边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函数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顶点坐标[-b/2a,(4ac-b^2)/4a]交点式为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二次函数

一、 教 法 建 议 

      教学应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二次函数,进而总结出二次函数定义:(a,b,c为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它是从实践中来,上升为理论的方法,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到真实贴切,易于接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列表,动手画出二次函数y=x2,y=-x2的图象,总结出其性质,图象的形状--抛物线.以二次函数y=ax2为基础,以具体实例研究,然后由两个特殊型过渡到一般型的二次函数.要始终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孕育在教学中,把配方法交给学生,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展现给同学们,再通过描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图象的平移规律.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并由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通过配方写成顶点式的形式;结合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由一般式可写成截距式的形式.三种形式实质是一致的,各有千秋,要向学生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如知其抛物线过三点时,可选用一般式求解;知其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可选用截距式求解],以例在求函数解析式时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数形结合法、归纳法、演绎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要求动脑思考,精心观察,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方法. 

      二次函数这一内容,必须牢记数形结合法进行思维,知其三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如何结合代数、几何、锐角三角函数及生活实际等找到这三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其性质、平移规律等进行思维,精心观察,数形结合,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画出图象.一般地说,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那么x取值范围必须是实数.若x的取值范围在某一区间,则所画图象只是抛物线的一部分.根据实际问题,有时是整数点.总之,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具体画出图象.
      在本单元,除抓住"数形结合法"这根主线,对动静的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也要把握适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