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杨柳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12    浏览数:0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二小 杨柳

 

一、课题:《山谷静悄悄》

二、教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回声》

三、教学时间:2016413

四、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 XO X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五、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学唱歌曲,体会歌曲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知识与技能: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pppmp>和切分节奏,注意休止符、跳音的唱法,并能准确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提炼组成歌曲的三个乐句,辅助书空旋律线并借助字母谱学习旋律,配合歌曲中的力度记号,用轻柔、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山谷静悄悄”。

 教学重难点:

        力度记号、切分音的掌握和运用;学会用轻柔、有弹性的歌声歌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学谱

播放ppt分句教学乐谱。

1.结合弹奏观看ppt旋律线,分别与乐句对应。

2.在字母谱的提示下学唱旋律。

提炼组成歌曲的三个乐句,了解旋律的进行,逐句学唱曲谱。

二、新歌教学

 

1.揭示课题,播放ppt,结合画面聆听全曲,感受优美意境。

2.划分歌曲乐句,读词、默唱,教授歌曲第一段。

 

1.通过聆听找找歌曲中的关键词。

2.学唱歌曲第一段。

3.自学歌曲第二段。

1.欣赏聆听,感受音乐中美妙的大自然。

2.师生接龙唱,结合歌曲的意境体会并学习表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歌曲处理

 

1.播放ppt,出示歌曲中的力度记号。

2.为间奏增加“回声”。

1.复习力度记号:p>,学习mppp,在书上找出它们出现的位置,练唱。

2.分组,在间奏处增加“回声”效果的“叮咚”。

1.把握歌曲的整体力度并用适合的歌声表现。

2.学会控制声音,为歌曲增添情趣。

四、课堂小结

一句话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歌颂、赞扬常年在野外辛勤工作的地质队员。

反思与重建:

 





附件

  • 山谷静悄悄.ppt     下载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