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江东明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12    浏览数:0     

 

8、听  
【教学构想】
  
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海潮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谓是匠心独具。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1.
学生自主疏通、积累生字词。
2
.把文中你认为精妙的佳词美句用笔圈、点、勾、画出来。
3
.发下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的复印材料,并布置几个小问题:
小说中的眉批夹批旁批的说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来吗?
这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
其次,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佳词美句的评点。主要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并结合对文章结构设计、文章主题深化等角度来展开。
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朗读背诵,丰富积累,习得语感。
【教学设计】
[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
.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3
.学会用评点批注法
二、过程与方法
I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疏通重点的词句。
2
.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
3
.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注意重音、速度、节奏和语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领会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熏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教学安排】 两课时
1
.反复朗读课文。    
2
.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进行点评。
3
.运用问题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红楼梦》吗?(大部分人表示看过电视剧,少数人坦言读过原著)你们可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吧!今天,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古人是怎样解读和评论《红楼梦》的,好吗?
投影呈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内容。
请同学们归纳出批本的方式。前后四人小组可以合作交流,讨论概括。
明确:有圈点、眉批、旁批、夹批。再引导学生了解尾批,并简介评点手段的特点和具体功用。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为《昕潮》大批点吧。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自主、合作解决生字、生词。
二、初读课文
(
自主、合作,积累字词)
  1
.掌握棂、黯、睑、汩、罅等字的音形义。
  
窗棂líng  云汀tīng  眼睑jiǎn  芳醇chún  
汩汩gǔ    罅隙xiá   嗥叫háo  深谙ān
2.
弄懂观光、领略、欣幸、芳醇、溺爱等词的语义。
三、再读课文——眉批    
1.
请班上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伴着轻音乐朗读全文。
2
.教师亮出幻灯片。
思考题:请以眉批的方式在课文的题目旁边、正文以上的空间可写出文章给你的整体感觉。
提示:从文章语言、结构、形象等任_方面来写。可以先打草稿,用铅笔写在书上。
写完后,前后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明确:眉批    
题目: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潮为题?
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听潮。
语言上: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有美感。
有很多动词、形容词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表达效果极佳,给人印象极深。
结构上:
简洁、清晰。第一部分(1--4自然段),点出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第二部分(5__2l自然段),描写落潮、涨潮初起、涨潮达到高峰时的情景,对大海尽情赞美讴歌。
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溺爱大海尤其是溺爱海潮的感情。
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体现了文章巧妙的首尾呼应。
四、研读课文——旁批、夹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运用夹批、旁批的方法在文中圈点、批注出你认为好的地方。每人至少批点两处。
个人批点完后,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举荐组内代表发言。
明确:第一部分:
1
.画“—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夹批:靠海湾,因而有突出在海上的露台,可见位置已经相当的好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这样的好环境,故而听潮人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幸运。
2
.点、画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旁批: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写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句中用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击岩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用润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准确得体。
第二部分:
1
.海睡图。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陇欲睡似的
夹批:一个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旁批: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愉悦、欣幸的心情。
点、画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夹批、旁批: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如:把海睡时声音的低、轻,用朦胧的月光玫瑰的晨雾那种温柔来作比,把海的沉吟与情人芳香纯正的蜜语来作比,既有触感,也有味觉,具体形象,真实可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两个比喻极言海的沉吟低、轻、柔的特点,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这些句子,以形绘色,以形绘声,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旁批:用岛、山、星星的入睡来衬托大海进入了梦乡。
2
.海醒图。    
 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夹批:这是过渡句,也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夹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刚刚醒时的情态。
喘、转侧、打呵欠、伸、抹这一系列的动词很形象地描绘出了海的动感。
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夹批:为了冲破岛屿的障碍,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把大海惊醒后向四周施展力量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展示出了大海粗犷、豪放的性格。
3
.海怒图。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旁批: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
疯狂汹涌吞没泼溅响雷般的怒吼等。
夹批:海浪的疯狂汹涌吞没了远近大小岛屿,接着写海浪响雷般的怒吼,将血腥的浪花泼溅到人们身上。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发出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的由衷赞叹。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
五、课堂小结
在用评点批注的方法学习鲁彦先生的名篇《听潮》的过程中,大家表现很积极,发言很踊跃,而且说得也不错。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六、布置作业
1
.请同学们在课后依照这节课所学的方法,继续评点和批注课文的剩余部分。
2
.背诵精彩段落:6—17自然段。
(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第一课时结束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自练的作业。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二课时要对这一作业给予适当的检查。一来看看学生做的情况,二来使学生课上课下都在想着、说着且用着评点批注教学法,这样可以使这_方法的效果更加显著。在夹批和旁批时,以夹批细品,以旁批小结,使之既不至于过于分散,又不至于过于笼统。)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检查作业情况。
二、 交流作业
三、再读课文——尾批
请同学们继续评点和批注课文。
明确:第三部分:
1
.画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尾批: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溺爱大海尤其是溺爱海潮的思想感情。
2
.文末:
尾批:总结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一是从感觉的角度,重在写视觉和听觉;二是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三是妙用吞没等动词。
(
朗读有利于评点批注,评点批注又反过来促进朗读。学生在朗读与评点批注中,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复咀嚼、思考,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质疑和有所创造。)
四、回读课文
师生质疑、探究,然后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呈现:
1
.作者为什么把大海比喻成伟大的乐章”?
提示: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宣传从事世界语翻译工作,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十分不满,他将蔡公时惨案一事如实地向世界作了报道,被撤了职。1929年夏来到上海,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这里的,面对着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发出了震撼心灵的最强音: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战斗以及对幸福生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鲁彦的笔下,无论是海睡还是海醒、海怒,都充满了美的色彩,这字里行间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认为海潮无论是凶猛的来时,还是平静的去时,都是一样的美。这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对战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追求进步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   
(
以上两个问题与文章主旨联系得很紧。可见,在充分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生们能够直奔主题而设疑。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设疑贵在巧,巧在以疑诱发、点拨和引爆众人的思维。教师可借此疑来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散性、创新性和凝聚性;疑亦贵精,精在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在这三点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疑深、疑透、疑广。精巧设疑,是为了引思、引议、提出思考题后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学生在探讨时,既有冷静思考,又有热烈争论,使课堂呈现出既轻松活泼又镇定有序的良好状态。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活跃了课堂,也激活了思维。)
五、总结课文
我们运用评点批注法,对文章的佳词妙语进行了精彩的评点,相信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今天,我们透过优美的语言,读懂了鲁彦先生的情怀:热爱大海,不仅仅是因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对于历经坎坷的他来说,就像神奇莫测的人生,领略大海就是领略人生,热爱大海就是热爱人生。
六、布置课外作业
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学习小结(或心得)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