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截止时间:2016-06-26
  2. 作业要求:

    题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王炳红     所属单位:省直     提交时间:2016-06-13    浏览数:2     

 

第四章第一节 

第一节     温度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新的课程标准有四项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测量温度。(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温度计》和《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合为一节,容量更大,课标的第4条要求是旧的大纲所没有的。虽然本节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原来就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作为本节的重点,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教科书中“体温计”的部分,因为它也是一种液体温度计,所以将它处理为一个课后的探究题,让学生在课后探究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设计。

【教学器材】

常用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各26支,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挂图、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学生观察本章首图雾淞,面对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观,你想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我想知道为什么在别的地方没有这种景观?我想知道树上的白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变成这样的?

师:要想弄清楚刚才大家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先弄清楚物质有几种状态,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究第四章:物态变化。

师: 相信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

提问:它们有什么本质是相同的吗?

生答:都是“水”演变而来的。

总结: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当温度升高时,冰转化为水,水转化为水蒸汽,说明这三种状态之间能转化。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我们把物质的这种转化称为物态变化。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举例说明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应用;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举例说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

3.演示课本第76页图4-1-1的实验;结论: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但往往不可靠。

4.过渡引入新课 温度跟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温度的判断和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所以,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专用测量工具——温度计。

新课教学

          第一节     温度计

一、实验用温度计

演示图4-1-2的实验。

1.液体温度计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    (让学生认真观察常用温度计,再请一名学生回答其构造、最后由教师概括)温度计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几部分组成。

3.再了解以下其他的温度计的情况。

二、摄氏温度

  1.要测量温度,就要先确定其单位.温度的单位跟长度单位一样,是人为规定的。

         长度的单位      温度的单位

常用:  尺、丈、寸、里      摄氏度

         英尺、英寸、英里     华氏度

国际:  米                        开尔文

  2.提问: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后再回答)

规定:  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100)度:沸水的温度; 

1(1)=(100-0)/100=1

摄氏度说明:(1)摄氏温度用t表示.如:t=25

              2)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3)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练习估测温度并把表格中空白处填上。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方法:

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可测量出的最高温度值)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③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对照上面温度计的使用讨论 图4-1-4谁对?谁错?(学生讨论)

2.练习使用温度计:(学生活动)

将冰水,自来水,温水分别放在烧杯中,先估计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填表:

 

自来水

 

估计温度/C

实测温度/C

四、体温计

  (先要求学生观察体温计,然后回答)

  1.构造特点: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水银柱上升通过缩口,但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因此,可以明确地显示人体温度。

  2.刻度范围                 35-42

  3.最小刻度                   0.1

五、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比较

  (要求学生通过看书、观察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正确地填写右边表格)

    思考题:    为什么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刻度范围是不相同的? (用投影片将下表格投影到屏幕上)

比较

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不同点

构造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测量范围

-20~105

35~42

-20~50

最小刻度

1

0.1

1

用途

实验用

测体温

测气温

相同点

构造

都是由玻璃外壳,内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原理

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单位

都是摄氏度

 六、作业  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