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学反思】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布者:范晓欢    所属单位:禹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2021-01-06    浏览数( -) 【举报】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范晓欢

在大学慕课平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第三周的内容,观看了《将进酒》课例并聆听了郑老师的理论知识讲授,收获很大,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观看学习了程翔老师的这节课,粗略统计了一下他共让学生读了9遍,每一次朗读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比如第一次朗读是扫除语言障碍,解决字音字义;中间几次朗读是以读促悟,体会感情;最后一次是熟读成诵,解决背诵问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良好。

上海师大代顺丽老师曾经提到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有四个:一是促进学生的理解;二是关注重要的教学内容;三是使学生参与多种认知水平的互动;四是问题的措辞简明清晰。这四个特征既是对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描述,又是判断阅读教学问题是否有效的分析框架,还是教师设计有效问题的基本操作程序。

   而我们传统语文阅读现状是什么样的呢?传统语文阅读往往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方法的指导;对阅读基础知识进行“阅读题海”训练,完全剥夺学生阅读的趣味与快乐;阅读时间不断减少;教师单向的讲解介绍,忽略了学生自读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突破传统的阅读理论与思维框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那我们语文教师具体该如何做呢?

1. 教师观念需要改变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引导能力在这时尤为重要。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强调:“关键在培养学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激发他们酷爱读书,指导他们学会读书。教师要唤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并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求学生的阅读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而要把阅读目标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上。通过学生对课外的材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沉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教给学生科学灵活的阅读学习方法

  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介绍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有泛读、精读、跳跃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研究性阅读等。资料性质、记叙性质的文字一般宜泛读;必须把握基本内容、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字,可采用精读法;筛选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跃式阅读;文章的内容、艺术表达技巧方面有相似的宜用比较式阅读。研究性阅渎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对文章的主旨、立意及表达技巧或含蓄深刻的语句进行鉴赏评价,形成鉴赏能力。阅读时,可根据阅读对象、要求及学习的实际,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还可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阅读心态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心态越好,阅读也就越有效。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以审美为突破口,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阅读学习心态,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使学生明白阅读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懂得阅读对提高个人素养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其次,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心理,对他们具体指导,逐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克服不良的阅读心态。

新课标中说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然后走出文本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通过自主入境,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