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语文阅读的文本精读细读指导 作业周期 : 2020-12-14 2021-02-20

初高中语文坊

作业要求:

信息化时代,碎片式阅读大行其道。但是对文本的精读细读才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来开展文本的精读细读,促进学生阅读的高效化呢?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您的做法。

发布者:孙真真

语文阅读的文本精读细读指导

提交者:学员刘胜洁    所属单位: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12-18 16:19:32    浏览数( 6 ) 【推荐】 【学员自荐】 【举报】

抓关键词句实现文本细读 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刘胜洁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知道“读”“品”“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其中,“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汇的起点,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获得知识,了解事件,获得体验。“品”是我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与文本进行对话,将自己的经验与作者的感受相融合,获得新的体验。“悟”是对文本阅读的提升,是通过阅读懂得道理,感受情感,升华思想,学习表达技巧,以此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指导学生去“读、品、悟”呢?我们不妨先看,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运用一些关键词句,在文中起到点明主旨、埋下伏笔、引出线索、流露情感的作用。这些关键词句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们有时是句子的中心,可以统帅全句、全段,乃至全文,有时表达作者见解和观点,有时点明事件的必然性。所以,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读、品、悟首先要深挖教材,找准细读文本的切入点。抓关键词句无疑是有效指导的最佳方法,找准关键词句,能够使教学过程更为清晰,能够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闪光处。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相信我们教师定能够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语文课堂定会焕发出真正的魅力,学生定会真正爱上语文。 如何找准关键词句呢?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关键词?关键词就是承载着句子主要信息、对理解句子起至关紧要作用的词语。在描述性的句子中,描述事物特征或含义丰富的词语,即为关键词。其次,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关键句?能够概括课文内容的、反复出现的、能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的、有对比效果的、反映情感的这些语句统统是关键语句。除此之外,还有文章的标题、起笔、收笔等也要略微注意。明白了关键词句的内涵,学生再去找就轻而易举了。 找准了关键词句,接下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反复品析词句,启发学生挖掘、揣摩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品味关键词句的妙用,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它的意思,我常用的方法如下:1.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字词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把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3.疏导、注释对学生阅读造成障碍或是有特定历史色彩的词语。 比如在教学杨绛的《老王》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干校”“冰箱”“愧怍”“滞笨”等关键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把握其中的奥妙,疏导对学生阅读造成障碍或是有特定历史色彩的词语,然后以课文结尾关键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为课眼,有的放矢地展开挖掘、揣摩,体会作者对苦难者的悲悯情怀,最后结合写作背景进而体悟杨绛先生那高贵的愧怍。文中反复出现的“钱”也是关键词:送钱先生去看病,老王坚决不收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在行将就木之际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作者转身进屋去,老王赶忙止住说:“我不是要钱”。从这几处杨绛和老王对“钱”的态度上可知两人之间其实是有隔阂的:老王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无论在物质上,生理上,还是精神上,老王都是彻底的不幸者,可这样的不幸者,却在一个历史时段里,与杨绛相识,在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中,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的温暖和亲近,这让老王孤寂的心灵有了一种安慰,老王珍惜这样一段相识,他用自己的方式(三送)来传达这样的一种珍惜,三送不肯要钱表达对杨绛的敬仰之情。老王的不要钱和杨绛的坚持给钱说明不同的阶层之间在交往中对钱的认知是不同的,老王的苦心没有得到杨绛的理解。这是老王最大的不幸!直到老王死后,这个有社会良知的高级知识分子才顿然了悟,自己既往与老王之间的点点滴滴,是那样的不公平,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与老王对自己“心”的付出相比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这大概就是杨绛所说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真正原因吧。 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词句才能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文本,体悟文字背后的奥妙,捕捉文本的“关键”。换词法是抓关键词句细读文本常用的一种比较阅读的方法,它有助于理解语言内涵,体会人物情感,二者相得益彰。哪些词的品悟适合换词法呢?我认为课文中那些表层意思不深奥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的词语非常适合。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低段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换词比较法辨析这些词语在语境、情境、文采、读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在比较中真切地感悟作者锤词炼句,铺陈华章彩文的匠心,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和反应能力。比如《老王》课文中这一句“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我引导学生通过“镶嵌”与“站立”比较、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镶嵌”这一词语对表现人物病入膏肓身体状况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还有“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一句,“活命”与“生活”的换词比较,让学生通过“活命”一词领悟老王的艰辛和不幸。这种换词比较法既能很好地让学生明白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能体会到文中一字一句的关键表达作用,体会作者用语之精妙。学生唯有这样的细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才能养成遣词造句的好习惯! 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课前潜心研读文本,吃透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精心选取关键词句,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关键”,实现文本细读!长此以往,还愁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提高吗?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01-27 11:31:2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