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撰写一份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20-12-25 2021-01-31

综合坊

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的学科,撰写一份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培训对象:本学科新入职教师;培训时长:1.5-2小时;培训内容:和本学科相关(非公共课),具体内容不限。

发布者:乔斯乐

撰写一份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徐秋敏    所属单位:许昌市特殊教育学校    提交时间: 2020-12-29 10:24:40    浏览数( 0 ) 【举报】

特殊教育培训课程设计

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源泉

徐秋敏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加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今天,给大家交流分享一些我的教育教学心得。就聋校语文如何实施生活化教育,怎样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源泉,从学词识句、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三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若将聋校的语文教学一直局限于教科书这一狭窄的范围内,无论从聋校语文课堂的成效看,还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来看,都已显得非常落后了。聋校语文教学也应渗透在聋生的生活中进行。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所以,从聋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依归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聋生生活这本大书融合为一体,让聋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这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因此,我尝试改变封闭的语文教学环境,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聋校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一、学词识句教学的“生活化”

1、学习生活中的词句。

尽管聋校的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内容,但和学生直接的生活比起来,学生对和自己更接近的生活显得更有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处理。判断的标准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有益学生未来生活的。对其中与生活相关的词句采取“三多”:即多学、多练、多用。除此以外,对词句的学习也不能漠视生活这个巨大的资源库。我让学生准备有积累语言的“采撷本”,记录生活的“日记本”,练习对话的“交流本”,及时采集学习生活中的鲜活的词句。对校园里的场所名称、物品、动植物等静止物态,学校活动、天气事件、校园故事等活动物态,我们都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学习。

2、用生活的方法学习。

用生活化的方法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是语文教学情境设置的一大艺术。用生活的方法学习还在于把生活当作课堂,在生活中让学生理解、感悟。比如下雪了的时候,我会打破教学常规,一边带着学生到操场上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一边教给学生“下雪”、“堆雪人”、“我们在操场上堆雪人”等词语句子。在这样的生活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学词识句,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痛苦为快乐。

3、到生活中运用。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再好的学习如果不运用也会被遗忘,对于聋哑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聋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书面语言和口语,在课后和同学、老师多使用手语,这使他们学习的词句因得不到足够的训练而显得退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多在生活中使用学过的词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设置了全方位的语文操练平台,包括学生个人的写日记、写对话、写书信、班级的办黑板报、对班级里的活动等尽量通过适当的书面形式进行呈现。

二、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新的知识是建构于原有认知结构上的。我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并努力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才有建构的基础和深入探究的动力。

由于聋哑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对贫乏,在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上常常陷于游离与苍白。在教学中,我们努力为学生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

三、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聋哑学生的生活内容不乏丰富,然而,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语言贫乏,词句混乱,表达能力十分有限。而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是,成年的聋哑人走上社会后,通过短信、笔谈与健全社会交往,语言能力却能获得飞快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交往已经成为生活的工具,语言具有了生活的意义,就能调动学习者强烈的学习欲望,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受此启发,我们注意了将习作的训练与学生的生活需要相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表达需求,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

1、以生活体验丰富作文内容。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聋哑学生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对事物的感知觉往往不够全面、精确,情感、思维也相对贫乏,这给他们的作文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努力丰富聋哑学生的生活体验是聋哑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感悟。如在写《校园一景》时带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写《金鱼》时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学校池塘里的金鱼,写《一次××活动》前,班级专门搞了一次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学生的观察、参与、感受、实践等形式,尽量让学生在写作前对所写的东西有丰富的体验,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说得精彩。

2、以生活记录训练作文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以“生活日记”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励学生多写作、勤写作。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记录下什么,生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而无须进行刻意的处理加工。学生的习作也是随感而发、随事而记,而不是将习作训练机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课上。这样,学生的习作就变成了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记录、回忆、感悟,学生身在其中,写在其中,自然也乐在其中。今天有了什么委屈,昨天有了什么喜事等,都一一记录在生活记录里,记录的内容也从空泛到具体,从凌乱到有序,从乏味到生动。光有自己的记录还不够,在鼓励自我练习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开展对话交流,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交流作业。这样的作业能直接刺激学生“无话找话”地练习对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了思维,也密切了校园师生、生生之间关系,可谓一举多得。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又将交流的对象扩大到父母、兄弟、社会上的小伙伴等,使对话习作训练本身成为了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部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是提高聋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坚持以聋生的生活为基础,以聋生的发展为根本,把语文学习融汇进广阔的生活海洋,就一定能激发起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聋生的语文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聋生“语文教学难”的问题也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给各位老师踏上三尺讲台有一点点的帮助。感谢聆听!

 


附件

老师评语

很好。

评语时间 :2021-01-12 16:40:5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