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分享 作业周期 : 2020-12-14 2021-02-20

初高中语文坊

作业要求:

请结合所学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提交一份原创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孙真真

教学设计分享

提交者:学员孟笑纳    所属单位: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20-12-20 20:51:48    浏览数( 5 ) 【推荐】 【举报】

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 孟笑纳

 

如何把整合好的诗词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融通,帮助学生建构立体化的诗词体系,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与创造素养?以陆游作品为例,具体呈现整合融通初高中古诗词,帮助学生建构立体化的诗词认知的过程。

整合作品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

融通依据

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相同情感(不同风格)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学生结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及现有资料,自主完成以下预习内容:

1了解陆游的生平与创作经历及代表作品

2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3结合注释,疏解诗意。

(设计意图:高中生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对他们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与促进,同时也为课堂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节约了时间。)

二、课堂教学

1.诗句导入

导语: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有这样一个人:他曾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执着,还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豪放洒脱更有“ 夜视太白有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的孤独与失落。他就是南宋诗人陆游(屏显相关诗句)。

(设计意图:组合引用陆游诗歌名句来概括他的感悟与性格,既与整合课课型风格一致,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一举两得

2.明确目标(屏显)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会从多个角度体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比较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的异同,鉴赏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以意逆志”是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在教材“单元学习提示”中有详尽解释,学生已知其意。再次呈现,是提醒,也是引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与任务)

3.读说结合话认知

1)关于陆游其人其作(学生陈述后,屏显陆游人生与创作三阶段)

2)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

3)说说你对这两首诗的认知(指名表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是对学生预习后学情的再度把握,也是唤醒学生学习思维、预热课堂气氛的必要过程。)

4.《书愤》——“楼船铁马”壮怀烈

1)指名朗读诗歌。

2)思考:结合题目,说说这首诗“书”了哪些内容?因何而“愤”?从哪些诗句(词语)可以看出来?(屏显)

3)学生表述后教师根据学生表述予以总结,并板书表达情感主题的词语。

这首诗是诗人62岁时在家乡山阴所作。老迈之年,被黜还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生“书生无地效孤忠”之叹,借此诗抒发胸中郁愤之情。诗歌前两联概括当年战斗生活情景和自己的豪情壮志,其中颔联用“楼船夜雪瓜州渡”和“铁马秋风大散关”两个壮阔的画面展现“气如山”的豪迈,饱含高昂的战斗情绪。后两联抒发壮志酬的失意与悲愤。但尾联又以诸葛亮自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4)根据以上对诗歌的探究和体悟,有感情朗诵诗歌。

5)再次指名朗读,与该学习板块环节——朗读的效果进行比较评议,必要时教师予以范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诗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效果的反馈。但在学习之初,不必急于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在深度解读诗歌后,再做此项要求,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会觉得难度降低,而且效果也会更好。)

5.《临安春雨初霁》——“杏花春雨”非等“闲”

1)听读,思考以下问题:人说,如果不显示作者姓名,那么很多人不会想到《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作品。为什么?其中的颔联成为清新怡人的春雨佳句被口耳相传,这诗只是在写春天的闲适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它在内容和情感上与《书愤》的异同。(屏显)

2)插补创作背景(屏显)这首诗与《书愤》写于同年是作者奉诏入京(临安,今杭州),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时所作。无聊而漫长的等待,即将赴任却与宿志相去甚远的职位,让诗人心意灰暗。(小组结合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讨论后,推选代表表达见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键词)

3)教师总结:《书愤》相比,这首诗没有豪言壮语和愤懑之词,有的只是百无聊赖的郁闷悲愤难掩的无奈叹息——国难当头,这些官僚却偏安一隅,忘记仇,粉饰太平。保持头脑清醒的诗人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未了的夙愿。所以,这个杏花开放的春天,诗人的眼里看到的,只有无聊,甚而一夜无眠。在小楼上,听到的也不是春雨,而是无边无际的失意与惆怅,伤感与悲愤。壮志未酬、矢志不渝的诗人,将这样的失意与悲愤压在客栈的小楼里,揉进临安的春雨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这既是对现实的否定,也是他刚直气节的曲折体现。诗末拂袖而去,更是诗人坚贞刚强本性的自然流露。因此,透过临安潇潇的春雨,透过春雨浸淫的桃花,我们看见那个心系国家、悲愤失意的诗人形象,丝毫未变。

4)融情入诗读品悟(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这首诗与陆游大多数作品风格迥异,十分典型,但在教材中却是在课后链接中呈现的——学生自由处理,不做讲读。如果不整合到课堂学习中,学生是不会做过多关注、细读深究的,而且即使浮泛的读过,也会和多数人一样偏读或误读。而与《书愤》整合到一起,采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就可以在比较中逐步明确文字背后隐藏的 “言外之意”,从而在感受诗意美的同时,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内涵之美)

6.经典回眸——“柳暗花明”心未冷

衔接与过渡:陆游另有一首七言律诗也写于赋闲在家的时期。而且大家之前学过,被诗中描写的农村风光和农家生活所陶醉。其中颔联被后人誉为寓理于景的名句(屏显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学生阐述对诗句的旧有认知。

2)今天重读经典诗句,站在诗人的角度,你有没有新的感悟?(学生思考讨论)

3)指名表述。

4)教师小结:我们站在晚年诗人的身边,从他的角度回望他的一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山重水复疑无路”正是他一生起伏坎坷的命途;“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正是他爱国热肠始终未冷希望犹盼的明证。可以作为明证的还有与此诗几乎同时写就的《闻雨》: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百年殊鼎鼎,万事秪悠悠。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屏显)

(设计意图:学生的原有认知,停留在诗歌本身的意境之美,认为只是单纯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对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也只停留在为应考而机械记忆的被后人赋予的哲理含义:困境中往往蕴含着转机和希望。而对这句诗的正确理解应该站在诗人的角度,和他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句的内涵与情感。从而使学生建立对诗人诗作的系统认知。)

7、课堂小结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国事而忧。不管是置身官场,驰骋沙场,还是闲居田园,他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随时杀敌报国的准备。这个把爱国旋律从少年唱到晚年、把爱国精神融铸入筋骨的伟大诗人一刻未曾忘记国忧。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执着与刚烈,这样的失意与悲愤,何其伟大,何其壮美!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也总结诗人的生平与情感,集中展示诗人人格精神之美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唤醒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8.课堂延展

结合诗人生平经历和自己的理解:另选一首陆游的诗(词)解读与赏析,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或者以“陆游”为写作对象,作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下节课在班内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应用和延展,使课堂效益最大化,帮学生树立学无止境的求知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教学札记

诗人同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整合教学,新旧融通,一脉相承。在教学实施中,学生耳目一新,课堂气氛时而舒缓深沉,时而急促热烈,表达积极而深入。从学生的反映看,这样的整合融通,拉长了他们的阅读视线,帮他们初步打开了构建了诗歌鉴赏的方法体系的大门。

学生说,因为把诗歌与诗人的人生历程融合在一起,每一首诗不再是枯燥独立而难记的句子,而是诗人生命旅途中的里程碑,通过这些诗句感受到诗词蕴含的生命精神之美与情感内涵之美。毋庸置疑,因为他们用极好的诵读证明其理解

的学生还说,类似可整合的诗词还有很多:不同作者的同题(或同写作对象)之作;不同作者的相同手法之作;不同作者的相同情感之作……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学过的诗词成为“碎片”,导致“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局面了。

我为他们能举一反三而开心但我深知,这样的整合融通尚且粗糙幼稚;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对一些内涵丰富的字词的品析还不够细致深刻,有浮光掠影之弊;这样的整合对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是个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容量的教学相长)。愿同仁们以此为动力,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做的更扎实更细致,使诗词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成为展现诗词之美的平台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01-31 21:53:39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推荐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