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学以致用”物理?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给我深刻的启迪,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读的书不少,成绩优秀,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会使用。记得上中学时,学校时不时断电,这时候,能给我们希望的往往是班里那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动手能力很强的同学,他们排查线路,检查开关,能迅速的找出断电的原因将“光明”带来,那些平时物理成绩优秀,“焦耳欧姆”说起来头头是道的优秀生,面对停电却不知所措,平常学的电路知识根本发挥不出来,他们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这不由的引起我们的深思,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首先,我觉的这还需从课堂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日常生活的大量的实际,使书本理论和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强烈的兴趣学,克服死记硬背的习惯。老师最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举措。记得上初二时,我们的物理老师牛老师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学生“使用”能力的老师,有一次学校附近的一个农民伯伯家凿吃水井(农村大都通过人力完成的水窖),当时我们马上就要学关于滑轮方面的知识,牛老师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组织我们去学习。同学们都很好奇,只见开挖的洞口支着一个三角架,三角架下固定着一个动滑轮,有两根光溜的粗绳在滑槽内移动,绳的一头连接着一个大袋子,袋子里装着从井下挖出的土,绳的另一头由四五个农民伯伯牵着往上拉。牛老师当时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大家思考:1、井口支架为什么要支成三角架?2、支滑轮的作用是什么?3、这种滑轮还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地方?为了让我们更深刻的体验,老师让我们上去帮忙,我们对农民伯伯说:“叔叔,你们歇歇,让我们拉拉好吗?”,农民伯伯们高兴的答应了,我们拉了一会儿,那么大的土袋子,我们拉起来并不感到吃力。两天后,我们开始学关于力学方面的知识了,学到滑轮知识一节时,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很快就掌握了。这堂的成功,主要是很好的将学习和使用结合起来了。
其次,我觉得实现“学以致用”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从日常细节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鼓励学生多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小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瓦特从沸腾的水壶中得到启发,勤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平常小事得到启发,通过深入思考,发明了万有引力的定律;这些名人的成功,在于他们能从平常的小事中看到不同的细节,并能大胆的思考。作为教师,学完一个知识点,不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多做家庭作业上面,最好看学生在学完知识点后的“使用”实践,学生如能在学完知识点后,根据所学知识搞出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或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堂课就应该是成功的。要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的“储存”知识,而应引导学生要融化吸收知识精华后,达到应用实践,学会“使用”。不然,学生学的知识就是“一汪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是否激发起学生创造热情?是否结合了日常实际融入了课堂?是否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探索新颖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漫漫长路,“否定之否定”,在以升学率衡量学校教学水平优劣的今天,我依然为素质教育开着一扇小窗,透过这扇窗,我看见了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