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守护美好心灵

2016-12-01  发布者:蔡芳  浏览数( -)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心理 、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他人唆使 ,而产生偷摸、打架 、耍流氓等行为。往往好的不易学,坏的模仿学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来自外界环境里的不良习气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针对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各农村小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塑学生美好心灵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小学生的心坎上呢? 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 、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

 一、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 榜样。”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不只要教给学生丰富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优良的思想品德,进而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力量。 学校领导定期和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学习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并对教育工作提出要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也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更是生的楷模。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 践中,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以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即使在最细微处也要彰显 “为人师表”的风范。教师要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每一个学生。 俗话说 :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 ”

教育工作者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做到:谈吐文雅、庄重含蓄、幽默风趣、彬彬有礼、文明礼仪常伴左右,一言一行都为学生做表率、起示范作用 。教学生学会做人 :不管将来自己将会从事何种职业 ,都要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善 待谦让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诚实守信 ,把这些美德一一培植到学 生的心灵深处 ,转化成学生的信念,使其成为学生一笔真正的精神财富。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养德,泽被后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二、在加强教师德育建设的同时要兼顾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学校携手共同关注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给他们更的关怀和心理支持,为他们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因学习压力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反应,远离学习倦怠现象的困扰。孩子的父母、家庭成员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颇高,但自己却不读书、不学习,不能率先垂范:缺乏合理的约束,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是 “放纵型”的就是“专制型”。家长要以身作则, 当好孩子的表率。

真实的德育应该是 “静悄悄”的,它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体现在这样一种不声不响的言行之中。所以家长们的心理素质、 思想意识、思维方式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邀请一些资深的教育专家,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倾听,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使家长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与学校 、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提醒家长还应主动与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巴尔博士曾说 :“孩子的心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能获行习惯的收获;就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针对农村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德育教育列入学校日常管理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方案等。对于一些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 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孩子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给予学生美好心灵世界的就是持续可行的方法 。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