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代亭 发布时间:2017-01-27 浏览数( 7) 【举报】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之我见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授业,即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解惑即在学生不理解的时候,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解除困惑。
陈鹤琴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我认为,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但教师不是圣人。教师可以背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但不能保证把每一个孩子都教成栋梁,就像警察不可能抓住所有的坏人,医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人。所以,对于陈鹤琴先生的言论,我不太敢苟同。
作为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年轻教师来说,我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但是最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2个男孩子比较典型,都很胆小,很内向,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这两个孩子,我感觉到很头疼。但是,出于责任心,我还是希望能改变这种情况。于是,每天我都对着两个孩子特别关注,只要他们有一点点做的好的地方,我就使劲鼓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力表扬。还隔三差五的和他们的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在家里也能多鼓励、表扬。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只是在私下提醒他们,批评他们,经过一年时间的软硬兼施,其中一个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成为了一个无需老师格外关注的孩子了。而另外一个,无论我使多大的劲,无论我是如何的软硬兼施,他始终岿然不动,保持“本色”不改变。
我不愿意把他归到“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类,难道我是“不会教的教师”这一类?我也不愿意承认。或者只是我的方法不适合他,或者是改变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者需要改变的,根本是他的家庭教育。
作为我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是这样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孟母三迁”、“燕山教子”在我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两则历史故事吧,从中不难看出:在提到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时,这部传统的启蒙教材首先提到的“老师”是父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活中常常有朋友讲述这样的故事,讲自己总希望能够摆脱家庭的影响,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越长大越发现自己的行为和父母很相似,我们不仅长的像父母,连性格、行为和习惯,都和他们紧密相连,恰恰说明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第一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