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想像特点

发布者:顾贞厂     发布时间:2016-09-28     浏览数:0

小学生的想象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想象富于模仿性、再现性。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想象的事情常常是现实事物的简单重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

   1.要丰富学生的表象。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例如,社会课中,讲到人类祖先使用的“石刀”,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石刀”,缺乏“石刀”的表象,学生可能认为“石刀”就像家里切菜用的“菜刀”,只不过“石刀”是石头做的罢了。如果有机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去参观一次,或给学生看一些有关的图片和模拟物等,则可大大充实学生的表象,使得他们的想象更丰富,也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可见,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教学中实物、图片以及各种直观教具的使用是必要的,有时还要配合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表象。

   2.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丰富的语言,就会使学生的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思维水平上来。例如,同样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的差异,具有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其想象表达更为丰富,而语言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则枯燥贫乏。因此,各科教学都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以“说”促“想”。

   3.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人的生活经验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想象的广度和深度。一个生而盲的人,看不见各种颜色,在想象中自然不会有颜色的表象。而一个画家,由于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颜色表象,同样是红色,一般人只有几种色度的红色表象,而画家却有几十种不同色度的红色表象。要丰富 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应当让他们广泛地接触、观察、体验生活,并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丰富想象创造良好的条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