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222

发布者:肖娉婷     发布时间:2016-11-01     浏览数:0

二、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因材施教对于教师的意义

 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偏。第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第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之中,其行为表现实际上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摹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第三,鼓励和强制同样都是使其乐知的法宝,有的人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这类人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管理和监督的,即使是逼入知识的殿堂,终究会有尝到知识的美味那天,待那时自然就是乐知者了。第四,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二)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意义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小学生数学学习是对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新知识,是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第二、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第三、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其本质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第四、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改善数学课堂的学习方式。

“教育的平等只能是过程机遇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这让我开始反思教师是否仅仅只是关注学生教授结果的一致,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就想到一副漫画《教育》:千人一面出自同一个模子。这样忽视学生个性的教育必定失败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少年,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施展才干。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而他们获知的效率具有不同步性。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设教学环节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施新课程以后,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多了。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结果优生学习效果较好、更优,而学困生则因其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在交流中的获益也是微乎其微,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较差、更困难,教师课堂上较难实施分层次教学,课后也不去及时弥补,致使不少学生掉队。以学困生为例,以前他们可能在上课20分钟后还没有听明白,但到下课时有一点点懂了,回家以后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习,最后能够弄明白。而新课程之下,我们采用的是探究学习,对于探究过程中的很多信息,学困生往往判断不出哪个信息是对的,加上学生之间的表达交流有困难,一节课可能刚刚探索出规律,有的学生还没有弄明白就下课了。等到第二天上课,他又把先一天的混乱信息给忘记了。

综上分析,我感到在教学中为了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以此降低两级分化。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