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截止时间:2016-12-23
  2.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 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课件形式可以是ppt,亦可是微课等(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 如您有学科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作业内容里,一并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王为鹏     所属单位:乌金山小学     提交时间:2016-10-26    浏览数:0     

 

教学设计

 

数学

 

五年级

教学形式

创设情境

 

王为鹏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乌金学校

课题名称

三角形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对“变换”的思维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让学生更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转化”的意识,但是对“转化前后”各部分的联系存在困惑。而且,有的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所了解,但是,究竟是怎样探究出来的还是不明白,因此,在本节课上重点关注三角形转化新图形后,底和高分别变成了什么,通过引导、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各部分转后前后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建议

1.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力基础。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2.学生对之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可能存在非科学或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总是忘记除以2,怎样才能记住它呢?在教学中虽然让学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实际上却用一条无形的线牢牢地捆住了学生。让学生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学生却不明白老师的用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来表示,因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

4.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情感、态度、愿望、需求、重视等状况。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测量这一部分,图形的测量是在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重点应用了割补的方法来探究面积,本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的面积是知识的正迁移,学生在本节课将应用拼摆的方法探究面积,同时,学好本节课也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很显然,这节课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换)过程。

难点: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找到图形转化前后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每小组各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条红领巾。(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PPT课件演示)(1)复习计算(PPT演示

(2)创设情境。(PPT课件演示)

2、探究新知(1)操作转化  (2)小组合作,教师指导,(3)白板上操作学生演示汇报,

3、观察思考1)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PPT课件演示)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三角形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概括公式。

1)你能自己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PPT课件演示)

2)总结公式。

①板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②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PPT课件演示)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1.教学教材第92页例2。(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四)变式练习,内化提高(略)

2、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办法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更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学生操作演示,PPT等手段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转化”的意识,但是对“转化前后”各部分的联系存在困惑。而且,有的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所了解,但是,究竟是怎样探究出来的还是不明白,因此,我在本节课上重点关注三角形转化新图形后,底和高分别变成了什么,通过引导、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各部分转后前后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解决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旧知识

2、操作转化

2、观察思考

3、归纳概括

4、小结

5、分层练习

6、作业

创设情境:PPT演示

提出问题

教师巡视

预设问题思考:拼的过程发现什么?

教师PPT演示引导公式推导的转化过程

回顾小结

教师巡视

独立思考

动手计算

小组合作

学生转化操作

学生演示汇报3种不同情况的拼法。

学生思考

总结概括

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

 S=d×h÷2

师生共同回顾小结

学生作练习

巩固练习提高

首先复习旧知,体会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的便捷性,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新课,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1、复习PPT演示:

                   2厘米                           2厘米     3厘米   

                              3厘米          2厘米             4厘米

2、演示推导

演示1

演示:2

演示:3

3、观察思考:1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PPT课件演示)

①板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②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PPT课件演示)

小结(略)练习(略)

分层作业设计1.基本练习。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1题。(PPT课件演示)

2.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3题。(PPT课件演示)

 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2题。

2.课外作业:练习二十第4

单位:乌金小学           姓名:王为鹏       日期:20161013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