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时间:2016-12-25
  2. 作业要求:

    题目: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祝云峰     所属单位: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镇潘庄小学     提交时间:2016-10-30    浏览数:4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 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是个别留守儿童 的学习成绩令人担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留守儿童 与祖辈等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大多数监护人错误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缺乏与学校必要的沟通;二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农村中、小学除了文化课教师之外的其他专业教师非常缺乏。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跨多个专业带课较为普遍三是外出务工父母对 留守儿童 教育不科学。部分外出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 留守儿童 身上零花钱较多,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2、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

 儿童正处在情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因缺少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

3、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敏感、孤独、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

解决问题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和谐,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针对目前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

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经常探视孩子,多与孩子联系,勤于与孩子沟通,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多鼓励、多赏识。让孩子心情舒畅,快乐成长。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和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学习情况以及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各班级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和老师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在生活上,要无微不至,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三)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1、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2、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引导他们成长。

3、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让农民就近务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 留守儿童 教育的共同体,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三者必须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构建 留守儿童 健康成长的社会监护体系。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