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实践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时间:2016-12-25
  2. 作业要求:

    题目: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王祥林     所属单位: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安街道办事处曹庄小学     提交时间:2016-10-08    浏览数:0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与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手机作为便捷的现代信息沟通工具,大量地涌进校园,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诸如:方便与家庭的联系,特别是住校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但是学生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绩同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整体结果来看,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弊远大于利,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手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棘手问题。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生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方便学生学习。学生离开了家长,个别学生认为很是自由,玩手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大影响。为此,我们花大力气开展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整治工作。

一、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危害现象分析

1.严重影响学习

刘某,女,九一班学生,成绩中等,住校。该生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时成绩急剧下滑,上课经常走神,有时上课睡觉,通过调查发现她晚上在宿舍经常玩手机,使用手机和网友聊天,有时到凌晨2点,晚上睡眠不足,导致白天上课睡觉。

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一些学生在课间、午休、睡前、自习、半夜甚至课堂上用手机来收发短信、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QQ聊天、玩微信等,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而且影响到其他同学。值班领导多次在深夜巡夜时看到学生寝室里手机亮光,学生肯定在发短信或上网,可以想象学生的睡眠质量,也可以想象次日他们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
2.
为作弊提供方便
    
我校在201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查处考试违纪作弊者15人,期中13人利用手机作弊。利用手机软件作业帮和小猿搜题等在网上搜寻答案。从平时的测验到期中期末考试抓到的作弊者再到全省统考通报的舞弊现象,手机无疑成了最主要的作弊工具,手机的使用使学生产生了不劳而获弄虚作假的想法。此风不禁,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考风败坏,学风不正,校风日下。
3.
滋生校园安全新隐患
   
手机充电,容易导致学生触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学生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开玩笑,超出了范围,引起了不少矛盾和打架斗殴事件,带来了人身伤害,造成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上体育课时带在身上不方便,学生的手机在宿舍里经常出现失窃。
4.
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生好奇心强,垃圾信息门类各异应有尽有,骚扰信息、黄色短信,不雅网页、黑色商业信息等等,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严重地对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构成了威胁。有些学生传播谣言、滥发信息,破坏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二、学校对校园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对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应注意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合法性,确保管理的效果,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通讯设施
    
在校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不少情况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动联系,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完全与外界隔离。学校要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磁卡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以及教师的手机也应适度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止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

2.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由于对学生携带手机利弊的认识不同,一些家长和学生不认同甚至抵制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做法,他们认为学校禁带手机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的权利。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违规带入的手机的处理,要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结合新生刚入学之机进行宣传和班团活动课进行讨论,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使用手机的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止手机的意义。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