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发布者:黄万龙     所属单位:都昌三中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数:0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然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学设计是备课的直观体现,那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从教学设计开始。

教师在备课时或者书写教学设计时,习惯于考虑自己怎么教,却很少考虑到学生怎么学,像“激趣明理,导入新课”等等,这完全是教师行为。在教师“导入新课”时,学生在做什么?难道仅仅是静静地听?大家都知道,学生才是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够“学会”才是教学最终成功的表现。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书写教学设计时,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学,就需要考虑学生在做什么。

关注学生的学并不是不考虑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切联系的,教好与学好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既考虑到教师的教,更应该想到学生的学,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完美的。

能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涉及到的因素很多。

首先,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在备课活动的自始至终,教师都要想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如何开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准备充分,切不可走马观花。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摒弃空洞的说教,扬弃看似精彩实则对学生学习意义不大的设计。我们说,教学设计精简的过程必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完善知识储备。有时,教师的精力放在怎么教上,只是因为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对教学流程的生疏,对知识点的冷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这样,教师也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的身上,此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得到落实了。

最后,教师要转变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民主、平等、对话等西方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的引入,既要努力夯实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讲究学习知识、训练能力的方式方法。既要教得精彩,又能在精彩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只有教师在起点上就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慢慢地被唤醒。我们期待,期待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更期待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我们唤醒的那一刻。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