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的德育渗透1

发布者:周秋玲     所属单位: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数:0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 , 德育

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要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不能

固守传统的方式方法 , 应在分析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

,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 采取新的教

育对策

一、德育工作面临的窘境

   ()“诚信 ”遭受危机

 “  诚信 ” 有诚实守信 , 表里如一 ,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内涵 。诚信已成为当今做人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它引领着诸如责任 、关爱 、公平 自律 、同情 、宽容和尊重他人权利等核心价值观 。诚信遭受危机表现为 : 社会信用缺失 , 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中遭遇消极反馈 ; 功利主义高扬 ,造成社会公德在生活中失落 ; 腐败现象蔓延 ,使青少年对确立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弱化 ; 成年人的道德自尊缺失 ,使青少年的诚信行为受到打击

          ()“非主流 ”文化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 ,随着体制的转换与重构 ,利益的分化与重组 ,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 ,社会文化逐渐出现斑斓繁杂的局面 : 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扬 ,另一方面是非

主流文化的滋长 。非主流文化滋生许多灰色的潜流 , 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学生不良的道德认同 。主要有 : 1、对享乐主义的不良趋同 。一些非主流文化作品向享乐主义偏航 ,于是“玩 ”和“ 性 ”玩就成为这种享乐主义的疆界 , 并制造了大量的这种观念和现实的产品 ,青少年极易受这种不良文化因素的误导 ,把享乐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和人生的坐标 。2、对行为攻击性的不良趋同 。一些非主流文化作品 , 从宣传口头上的谩骂到行动上的暴力 ,或由针对外界的攻击转向针对自身的伤害 ,青少年受这种不良作品的影响 ,极易形成感情脆弱 ,性格暴戾 ,从而表现出群殴 、凶杀 、自伤或自杀行为的发生 ,这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

      ()情感关怀减少 、孤独感蔓延。

 中学生一般都比较敏感  自尊 、期望得到家庭 、老师及其他人的认同 接纳与欣赏 ,然而 ,随着机制的改变 ,教育受功利的驱动 ,他们的情感得不到关怀 ,孤独感蔓延 ,表现在 :1、家庭情感关怀的萎缩 。现代家庭中的关怀 , 往往表现为“包办式 ” 和“忽略式 ”两种倾向 。 “包办式 ”的关怀表现为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 而“ 忽略式 ”则表现为家长成天忙于工作或沉溺于消遣 ,极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 ,使孩子有被忽略的感觉 。不论是包办式还是忽略式 ,这些家庭中的孩子 ,其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解决 , 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

 2、  学校情感翔的萎缩,对学生采用分数取向,导致人文情感的缺失,在帮助他们有目的地热情生活,自我满意和愉快,自我实现和内心和谐,在激发他们本身固有的向善,向上的道德潜能方面都还做得远远不够。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