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象形字的课后反思

发布者:徐燕华     所属单位:广丰县洋口镇壶山完小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数:0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又很难看懂。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种文字。中国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例如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酒”字去掉三点水就像一个酒瓶里面有酒所以酒去掉三点水也读jiu,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我也将让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对我国汉字象形造字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竞赛中体验成就感。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动力之一,我以激发兴趣提问导入新课,使本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结合象形文字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与象形字所对应的汉字,使学生初步了解象形文字,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文字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媒体,解决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我们祖先如何按照实物形状来创造象形文字的。这些教学内容,若用单纯的语言来表述,会显得很枯燥、乏味。我采用了依次出示文字演变图片的形象化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的演变过程,了解文字的演化轨迹,直接感悟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一、确定方向
       教师在导入生字前要引导学生进入期待状态,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把要学习的象形字设置到学生们已经认识的语句中,建立学生的定向基础,激发学生对这个字的注意力。如教学“鱼”字时,教师可以出示“水中有小鱼”这一句子,也可以问“孩子们爱吃鱼吗?”这样的问题,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认字兴趣。  
       二、了解变化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象形字形体的历史演变过程。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该文字纯粹是由图形构成。人们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实物图,然后再展示具有实物抽象特点的黑白线条轮廓图。如教学“鱼”字,教师可以在展出小鱼实物彩色图的基础上,展示出鱼的黑白线条图。黑白线条图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从图画到汉字的整体形成过程,是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重要的步骤。教师接着出示鱼的篆体字,最后展示鱼的楷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象形字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分析字形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象形字的形义联系起来。对于象形字的教学,教师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点,让学生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义,记忆字形。如教学“笔”字时,我拿了一枝毛笔让学生观察笔杆和笔头。学生很快就注意到毛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笔头是用动物的毛做的,所以“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运用实物教学象形字,教学效果直观又容易让学生明白。
       四、读写练习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象形字的读写训练,特别应该指导好书写这一环节。书写时,教师要注重范写,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以及间架结构的合理安排等等都需要注意。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对象形字的书空、组词等方面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听写,这是学生对所学生字的再认识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象形字的记忆持久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初次听写时,教师应该尽量按照课文的出现顺序来进行,过早地颠倒顺序反而容易让学生混淆,等到学生掌握后可以颠倒次序进行听写训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教学方法只是一般的步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过程,真正使我们的象形字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