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是创新教学的生命线

发布者:王文杰     所属单位:都昌三中     发布时间:2016-09-01    浏览数:0

数学教学中探索是创新教学的生命线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

数学的发展。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探索可以说是知识创新的先导。探索有了创新,也就意味着知识有了

创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呢?

    一、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创新。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但探索和创新活动无

疑需要问题的参与。“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由于探索总是与问题连

接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索的起点,又是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有

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

问题的导引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

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我在讲“等差数列之和”时,课始,我让学生随意说出连续几

个数相加时,看老师能不能算出得数,并让两名同学拿出计算器当场

验证,结果正对。当同学们又高兴又惊奇时,老师说:“这不是老师

的本领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学生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最佳情境。老师紧接着

问:“你们发现连加的几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到都是相邻的

发现它们之间的差是10学生的发现又有了一个新突破,学生在知识

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认知突破,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发生、

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二、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创新。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通过

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

探索、思考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创设一

切条件,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环境,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

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如:我在讲全等三角形时,先让学生动手在本上画两个三角形,在画这两个三角形时,最少满足几个条件就可以使你所画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在“画”中感知,在“画”中领悟,在“画”中发挥创造的潜力。

    三、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创新。

    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进

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学生相互合作,集思

广益,逐渐完整地掌握某一知识。例如:我在讲“有理数分类”时,

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1-29-1.1-2012.50分小组让学生给它们分类。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热烈的讨论、进行归类,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可见,讨论是“互助自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在“自学”中自觉去了解、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四、让学生在开放性练习中探索创新。

    开放性练习是指解题思路不一,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或条件不

充分需要补充的一种练习。这样的练习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一个或

几个答案。开放性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使学

生在解题时探索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寻找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

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并且尽可能让练习丰富多彩,信息呈现

多样化,答案不标准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开放性的练习中养成独

立探索的学习习惯。大胆地去探索对于学生练习过程中新颖的想法,

独到的见解,教师还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以上四点是我在课程改革中所体验到的几点不足经验,数学教学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

索,才能“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懂得公式的意义,掌握公式的应用,而且通过探求若干公式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