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反思

发布者:邵建明     发布时间:2016-06-24     浏览数:0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主要任务的一条极佳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通力合作、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个年头了,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习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组,明确组内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合作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常见的是这样的一种小组活动:按座位自然分组,前后4个人一组,这样虽然方便,教师也省力,但是形式比较单调,很快就会对多数学生失去吸引力。所以我在分组时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按照“组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尽量做到优势互补,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同时注意男女搭配的原则。便得男女生优势互补,利于协调,形成合力。分组后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还采用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组成小组,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这样他们的劲头就会更高涨。此外,小组构成的人数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增减人数进行重组,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活动。如:小品表演可以为3—8人,而辩论则可以分为两大组或四个小组等。
    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水平,难易程度要适当。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小组内同学的合作、讨论、互助得出问题的答案,或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要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难易程度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就不能激起学生的欲望,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这样合作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学生对合作也会失去了动力,如果太难,小组通过合作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就会失去信心,也会失去合作的兴趣。因此,作为政治老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难易应确定在“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上。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八年级教材内容“网络是把双刃剑”时,如果通过老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很难弄清楚这一问题。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开讨论“网络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并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在课前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终于明白了网络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对待。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学习知识,打开视野等诸多好处,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网络。因此网络是好事,然而网络的内容太多太丰富,它的诱惑力也很大,有许多不良网站,不良信息时刻诱惑着我们。如果我们缺乏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会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影响自身的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网络又是坏事。这样。网络的好处和坏处通过学生的讨论就会很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同时,坚决抵制不良诱惑,远离不良网站。只有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3、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加强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启发学生,巧妙引导学生,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同时教师还要参与讨论,可以及时地把握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的点拨,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深入,这样,就会充分突出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讨论时,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往往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