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中你是如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

发布者:汤思敏     发布时间:2016-06-24     浏览数:0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科学知识本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得到的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悬而空洞的说教,不仅会使学生学而乏味,更会使他们感觉学而无用。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

新课程改革指出,“生活化”并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引用现实中的素材这么简单,而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并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知识以及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以“点”及“面”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信息技术学习建立联系,在学习与生活实际中寻找结合点,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时刻体现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展开教学,启迪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要“生活化”

新课改下,强调生活化的备课方式,强调“小课本、大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挖掘生活中的事物,平时应多看报纸,多上网,多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潮流,随时搜集生活中对教学有帮助的材料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将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之中,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具体来说,我们在搜集和选取生活素材时要做到: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能形成共鸣。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为呈现新知识服务。4、突显教学重点。

二、课堂情境要“生活化”

一堂精彩的课总是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要想让学生的学习从有负担的、被动的,变为有意义的、积极的,就需要有激励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

例如,在《管理文件》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小动画:找书。同学们都充满了好奇与兴奋,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2个小朋友在书包里找书的过程。一个翻箱倒柜、“混乱”的,一个只花了十几秒就完成的。然后,我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平时是怎么找书的,请学生上来介绍经验,引导学生说出能迅速找到书的秘诀——有规则的摆放。最后由我总结,电脑就像书桌,如果随意摆放文件,就会很混乱,就会像第一只书包一样不便于我们查找,从而引入《管理文件》这课的内容。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电脑里的文件,而且还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整理自己的东西,做到有条不紊。将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信息能力。

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这件工具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说到底关键就在一个“用”字上。因此,笔者认为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即应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技能。不能因为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教材是死的,但学生是活的,课堂是活的。课堂教学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而应当随时随地的给教材灌入新鲜的源泉。

例如,《美化文章》这章,我没有用教材所给的设计,而是引入一个具体的,生活化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档。由于在上这部分内容时,离圣诞节还有半个多月,许多学生都喜欢在圣诞节互送贺卡,我利用这一时机,告诉学生送别人电子贺卡,既有个性,又节省钱,而且还非常环保。把制作圣诞贺卡作为这章的主线,分解到每一节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制作出有个性的圣诞贺卡。最后,让学生用电子邮件把贺卡发送给亲人、朋友。这样,既掌握了知识,也联络了感情。

四、教学过程要“生活化”

新课标强调将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猜想、实验、交流与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更加离不开“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课堂学习,这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计算机的组成》这节内容比较单调、枯燥而且抽象,如果老师仅仅按照书本的安排来实施教学,势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探究任务来解决。首先,准备一台旧电脑主机,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心非常强,虽然现在学生家里大多数都有电脑,但他们对电脑的了解充其量也只是停留在似懂非懂的层面上,一般出了故障也只能请别人帮忙,特别对于主机内部的结构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课上老师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和学生一起来探究机箱内部的秘密,当堂打开机箱,拆解各零部件,再配合讲解一些简单的维修知识,这样便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原本单调、枯燥、抽象的理论课上活。如果能够将这些配件传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能近距离的看一看,亲手去摸一摸,效果还会更好。

五、课堂练习要“生活化”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利用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与反馈。在练习的设计上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应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题目,把课本中提供的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的、毫无现实意义的练习题转变为生动的、学生较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例如,在介绍《遨游因特网》这节时,正好马上要“十一”长假了,许多学生家庭都有出去旅游的计划,因此,在学生练习这一环节,我放弃了书本上要求学生利用“百度”网站查找“网络安全”相关信息的实践练习题,而是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查找自己“十一”长假将要出行或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包括一些景点介绍、门票价格、当地的土特产、网友分享的旅游攻略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事先做好相关准备。由于搜索的信息正是学生所急需的,所以大家表现都很专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总之,信息技术扎根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命活力就难以得到滋养。信息技术课堂也将失去应有的光彩,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就成为了漆黑的夜。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学习信息技术,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信息技术课堂走向生活,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