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验兴趣的激发

发布者:杜青峰     发布时间:2016-07-18     浏览数:0

学生体验兴趣的激发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美术课程应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体验与自主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并促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要在教学上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内容上深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积累。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来探究和领悟美术的独特审美价值,并在学习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案例描述与评析:

一、 背景介绍:

《添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四册中的内容。我按照教材的要求精心准备了课件和很多图片,打算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导他们添加丰富而有趣的情节。当在202的课堂上我却发现事与愿违。当我反复出示课件,想尽办法试图引导学生展开对添加内容的联想时,面对着我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没有高涨,描绘的内容几乎都是老面孔:房子、树、人,了无生趣。面对这一切,我的脑海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我想,这应该是我好好反思、探索的问题。于是在203班上课时,我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尝试,采取了一些小举措,没想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奇得高涨!

二、案例描述

1、改动教材内容,感受撕纸游戏

 为了上好《添画》这一课,我特地对教材内容做了一些小改动,把原来单纯的添画变成了撕纸添画。对儿童来说,最喜欢的是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创造。而撕纸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熟悉和喜欢的了。于是,在一开始,我变问孩子们:“同学们,你们玩过撕纸游戏吗?”“玩过,很有意思。”“那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撕纸游戏。你们看,就象这样(教师展示随意撕纸的过程),请你们拿出纸来,想怎么撕就怎么撕,并和小组的成员一起玩。”于是,孩子们拿着纸随意撕,还时不时得拿出来炫耀一番。“你看,我撕的形象奇特吧!”“我撕得种类还比你多呢!”。撕纸游戏给学生带来轻松,也带来欢乐,当看到他们满脸的喜悦,我也感到欣慰。

2、探索、想象撕纸

要进行撕纸添画,就必须对撕出的形象有所了解。于是我便出示手中的纸片,问到:“你们看,我撕的这张纸片像什么?”话音刚落,小家伙们就围在一起讨论了:“象马路上的汽车。”“象小鸟在飞。”“ 象爬行的小乌龟。”看他们这么热闹,我转动了纸片,又问到:“现在看看又象什么?”“象玉米,真好吃。”“象一棵大树。”“象一根香蕉……” 我高兴地称赞他们说得真棒,很有想象力。接着,我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一看你们撕的纸片像什么?说出自己的联想,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横过来,倒过来看。于是,小家伙们大胆开展讨论,进入了自由的想象空间……

3、自主探究、大胆添画

在交流汇报结束后,我给孩子们示范了自己的添画内容,然后告诉大家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行添画。并且给大家播放了许多优秀的添画作品和喜闻乐见的形象。此时,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我喜欢这个,有的说那个形象更漂亮。有的孩子们已经都迫不及待地开始研究起自己的画面来了。有的说:“我撕的象小船在大海上航行,我要加上辽阔的大海……”;有的说:“我撕的象小朋友在公园玩,可是加上花、小亭子和大树等”;还有的说:“我撕的象动物园,有很多的小动物,可以加上参观的小朋友和小动物的表演……”。我高兴地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接下来我们从几方面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一是添画的内容要和撕的形象有联系,可以是你喜欢的人、动物或植物,甚至其他事物的形状,当然形象要有意思,让小朋友都喜欢。

二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给画面编故事,看谁的故事最吸引人,最生动。

三是画面的色彩也可以凭你自己的想象来变化,你认为哪些颜色最能代表你的心情或者和内容更有联系,你就可以大胆地装饰表现。

4、展示添画作品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很多学生将自己的画面情节描绘得非常生动、漂亮,而且各具特色,我心中别提有多激动了。于是我将小朋友们的作品贴至黑板,问到:“谁的添画故事最吸引人?谁的添画形象最可爱?谁的添画作品最漂亮?……”“扬扬的作品最漂亮” ;“宁宁的形象最可爱”;“不,我认为我自己的添画故事最好了,不信,我讲给你们听听!”,豆豆嘟着嘴说。此时,我看到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充满了自信。

三、 案例分析

    通过理性的分析,我在203班上课时,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出发,经过师生互动的探索分析,进入自由想像和创作的过程,之后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这完全符合二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感受和想像创造特征。特别是我在每个环节中都设计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得这节课更有分量。我想:有时候一些小措施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灵活处理,活用教材

    在203班上课时,我特地对教材进行了修改,给原有的教材内容增加了新的,适合学生特点的部分,从而使学生对内容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更加灵活机智、随机应变,那种对教材按部就班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要树立起“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意识,更加主动地把握教材和教学的关系。在新课程中的教材已成为一种参考和提示,或是一系列主题和内容,每位教师都有改变,开发和设计的权力,从而形成每位教师善于活化教材内容、各有风格的多元化格局。

(二)、互动探索,拓展思路

   在第二阶段的互动探索中,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和主动研究的机会。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和同学们手中的纸片进行想象,增加学生对纸片形象的探索,同时不停翻转角度再次让大家一起进行联想,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播放关于添画的部分形象和作品,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其中生动、可爱的形象也为学生将要进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形象化的信息;然后,根据以上两次的信息再次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后一阶段的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启发想象,作业弹性化

在“想象创作”阶段,我又采取了两个小举措:一是用音乐进一步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于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更有利于创作活动;二是设计了富有弹性的作业要求。我觉得作业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最终教学评价的中介,处于一堂课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在作业要求中能明显地反映出老师的教学观。所以在这一节课的作业要求中,我设计了比较具体而富有弹性的作业要求。首先,要求“画面添加出属于自己的形象”,这样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和个性,使这一创作活动变成了学生“我想画”、乐于自我表达的愿望;然后,分别从画面的故事情节和色彩的大胆改变两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了作业应该不同,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启示,指出了更多想像的可能性。学生也敢于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从而使其成为真正的创造主人。

(四)、展现个性,体现价值

    美术教学评价十分注重美术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自我成功的体验。首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观摩和赏析琳琅满目的作品,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创作的感想,感悟作品的成败得失;其次,让学生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成就自我价值,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落实“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基本理念。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特殊能力的学科,是引导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的过程。正如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阿恩海姆所指出的那样:“在艺术及其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添画》这一课的教学,是我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认真地学习了美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观和教学观,并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观念恰如其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次探索。虽然多了一些小尝试,却得到了孩子们有趣而丰富的创造。我想:只要我们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课堂教学的有心人,就必将迎来一次次的收获!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