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曾仕强《中华文化的特质》所得

发布者:李慧芳     所属单位:大余县青龙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6-06-21    浏览数:0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
    孔子说:我不能加进太多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样会把易经的整个系统给弄乱掉了,因此孔子实际走的是集大成者的路子,只是把古圣先贤的所有的思想加以整理出来而已。
西方人可以不断地创作,我们不可以,何以故?西方人做学问是慢慢摸索出来的,故每十几二十年就有新的论点,会推翻以前的学说,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情,他们不像我们这样重视师承,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传教,故西方人可以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以动不动就说“我个人的意见”。
因此,我们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的。
二、中国人不太喜欢别人太了解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主张
中国人是天底下最喜欢自作主张的人,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尊严。人的尊严就是可以自己决定自己,这叫做自主性,否则,若样样都听别人的,那就是人家的奴才了。
三、什么叫做人?
孔子对于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答案,他从来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看这个人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才是尊重每一个人。
他冷静下来,考虑做一个人应该怎么样,而整个中华文化就是要人像人样。但人怎么样才能像一个人呢?孟子说,人要跟禽兽拉开距离,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比如穿戴,中国人自古就讲究穿戴,不会东露一块西露一块,孟子就曾在家训斥过他夫人。但是现代人是将人与禽兽的距离越拉越近,比如穿戴,比如言行举止。
人有食色的需求,这是人性,动物也有食色的需求,那是动物性,但是人会做得体面一点,动物不会,差别就在这里。所谓的体面,就是孔子所讲的礼,也就是道理的理,这两字是相通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礼解释成虚伪的、形式的、投机取巧的,这是读书人的不对,不是孔子的不对。
四、中华民族不能改变的就是“礼要从内心发出”
现在的礼仪培训其实都是做作。中国人的礼,就是我跟每个人的感情不一样,所表达的方式就不一样。
中国人要的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关怀,只有内心深处的那种意念,才能够温暖人家的心,而不光是嘴巴很甜。凡是嘴巴很甜的人,我们都很害怕。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仁矣!对于那种礼貌很周到的人,我们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礼多必诈!
现在很多人不是学美国的形式,就是学日本的制式。中国人不可以这样中国人亲疏有别,不会一视同仁。标榜西方的一视同仁,就是对每个人都没有感情,一句话讲完了,当一个人爱所有的人,往往就表示他不爱任何人。换言之,当一个人喜欢所有的东西时,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东西了。
而易经告诉我们,每个人之间的关系不一样,这会决定我们对待每个人的态度不可能都是一样。凡是对每个人都是一样,那就是形式上的礼貌,不是真诚的关怀,那就不是中华民族所谓的礼。
五、西方讲个人意见,中华讲集体创作
现代人学西方,动辄“个人意见”,这种人在中国社会是很吃亏的,因为中国人一听到“个人意见”,心里就想,你算老几,我就是不听你的。中国人讲话,一定会讲,这是“大家的看法”。
中国人常说集体领导,集体创作,可见中华文化就是大家好好商量,商量出的结果就是代表了大家的意见,而这样的意见就比较容易贯彻。
我们一直都误解,以为一切都是由上而下的,其实一切都是由下往上的,连《易经》都讲气是由下往上的:易气自下生。可见气也是往上走的。为什么中国人老做气沉丹田的动作?就是因为气往上走,冲到脑袋会发热,要赶快气沉丹田,让脑袋冷静冷静。
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那一画开天就是宗,宗后来变成了经,经就是经常要遵守的规则,不能变的部分,除了不能变的经以为,其他的都是可以变的。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