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法

发布者:李永明     所属单位:彭泽县天红中学     发布时间:2016-06-24    浏览数:0

 

整体把握是指教师应了解教材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分布情况,把握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具体分布点,明确近期应该教学哪些知识和每项知识在整个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及作用。整体把握法是指教师运用教材的“整体性”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前后勾联、循序渐进,完整系统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以便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布鲁纳说过: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整体性、系统性学习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既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整个中学语文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共同来达到提高中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作用。语文基础知识分散在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在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网络中都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如何运用整体把握法组织教学呢?首先,教师要全面通读一篇课文,一单元课文、一册课文、甚至各个年级、各册语文课本中以及在每册课本中各单元、各篇之中的分布情况,把握知识体系,明确各篇课文、各个单元所应传授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与其他语文基础知识的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纵观全局,更好地教授语文基础知识,打好漂亮仗。否则就会使每课的教学孤立起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只是星星点点的零碎记忆,形不成体系,不便于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当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接受新知识,以旧知带新知,会效果更好。其次,整体把握法要注意文章的独特性,不能“只看森林,不见树木”,只看整体联系而不顾文章的个别特征。课文中的文章类型很多,从体裁上分有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时代上分又有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所含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文章侧重于字词教学,有的文章侧重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还有的文章涉及的文学史常识与文化常识知识较多。教师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实际教学中,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也就是“面面不到”。整体把握并不排拆讲课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的有重点的安排与处理。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文,在此基础上,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基础知识讲解的重点所在,既理清这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以及整本书的基础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又明白本篇课文自身的侧重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实现“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目标。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