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

发布者:吕功清     所属单位:进贤县三阳集乡赵埠小学     发布时间:2016-07-10    浏览数:0

在学习至圣先师相关课程后,着实令人受益匪浅。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财富。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文华中提倡的基本道德要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将孝列为首位,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亦明确说明“夫孝,德之本也”。我们的古圣先贤及今天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

学习中,老师们常常谈到“孝门一开,百善皆来”,这就说只有先按“孝”的标准行事为人,人的各种善的本性才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从这一点,我体会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学习某种知识,也不是学习某种技能,而是“德行”的修习。所谓德行,一般都理解为“品德和品行”,我理解为“品德和行为”。德行不在于你懂的是什么,知道什么,会做什么,而在于你做过了什么,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以什么样的心态和价值观去做的。因此,我认为“德在于心,而现于行”,德行修习是要从内心发愿而又以行动去体现的。前两天,我在“了凡四训”的光盘中学到:凡事要从内心里去求,只要内心真正去求了,而不是自己骗自己,自然会有与内心一致的行为,也自然会有想得到的善果。我想佛家说的“因果”,也是这个意思吧。

中华传统文化的修习,不仅促进家庭的和谐,还可以运用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促使企业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修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本身就是要达到“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形成一个人人讲爱心、个个互帮助的和谐美好的大局面。《弟子规》里讲,“同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在家里讲孝,是对父母的爱;“事诸父,如事父”是对长辈的爱;“兄弟睦,孝在中”、“事诸兄,如事兄”是兄弟姐妹们之间的爱。

希望通过对孩子灌输至圣先师孔子的优良思想,真正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