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观念的形成

发布者:卢娟     所属单位:浮梁县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6-07-11    浏览数:0

 物理观念和思想,是指从物理科学出发,人们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学生的物理观念和思想是一个人的认识论观念、物理概念及其与其他概念联系的整体背景和基础。它潜存于人们认识和处理物理事物的方式中,组成人们物理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培养人的物理观念,是学科教育的素养目标和实用目标的中介,因而对物理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的理解构成了其基本的行动准则,物理学也是一样。“闷着头干”成为不了一个明智的物理教师。我们要扪心自问,物理学科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据在哪里?什么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

多年来,我们的物理教学都陷在“题海”之中,有教师这样描述当今的物理教学:直接给结论,然后“上”题。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即使“上题”,又能怎么样呢?做题无非就成了对现成结论的框套或演绎。博主认为,多年以来,物理教学没有物理学的“味”反倒都是数学的味道了,物理课片面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实际上把物理课上成了数学课,真正的物理教育落空了。

 究其原因,实则是我们对物理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需要强调的是,本节所说的“观念”不同于时下研究的“概念转变”。“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观念”则不局限于抽象思维,其不仅包括认识的形式,还包括认识的内容,可指代人们认识的一般成果。

 我认为真正成功的物理教学不是学生会做题,而是其观念的深刻变化,这甚至是一个有些痛苦的过程。有学生甚至比之为“扒掉一层皮”的过程,有老师则将一个良好概念的形成比作精耕细作一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就是大脑,而概念这粒“种子”从发芽到结果是要一个过程的,甚至是持续整个中学三年,所以,老师们警告学生:物理学习拖不得!

 在物理教学阶段,主要完成从朴素的“观念”到抽象“概念”的飞跃。这同时下“概念转变”理论所说的不同,其实,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从具体的观念“转变”来的,而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越,核心的思维是抽象和概括,没有这一思维加工,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概念。更高阶的概念还需要逻辑演绎思维,这属于以符号为工具的高级心理机能。缺乏了抽象、概括和逻辑演绎,所有教学的结果仍然会是“前科学概念”。

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概念,不惜让学生背会,一发现不会者,罚抄、罚写。然而这一做法也并不完全有效,到学期末时,仍然有学生说某物体“受惯力”。

 依据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理解概念不仅存在从具体到抽象的第一次飞跃,也存在从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飞跃——即“物理意义”的获得。第二次飞跃同样是非常重要,且异常困难的。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第一次飞越,第二次飞越则仍然是缺失的,也是目前存在的空白。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下所谓“概念转变”实则是“半截子”的。

 如何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第一个环节是抽象与概括思维的训练,这是形成概念的必经之路,从感性到理性的第一个台阶,一直以来却总是被忽视。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学者指出了这一缺失。

 然而这一工作的良好展开,离不开讲授法。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忽视讲授,甚至贬斥讲授,讲授甚至成了万恶之源,殊不知讲授法在物理教学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一种心理工具,具有抽象作用,是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门槛”。所谓“语言是思维的终极”,忽视讲授讲学必定会使抽象与概括思维的训练落空。

第二个环节是“物理意义”的获得。有研究者认为:“物理意义”是个由来已久而又模糊的概念。一般地讲,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指这个物理量的全部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然而博主认为,“物理意义”乃是实践对物理结论的检验结果,体现着结论与实际的符合性。这就是物理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飞跃”。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