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特质——至圣先师

发布者:彭建华     所属单位:贵溪市职业中学     发布时间:2016-07-17    浏览数:0

曾仕强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从中国人生活中的种种习惯入手,深入剖析中国文化的特质,解析中国人行为的源出以及为人处世的哲理。曾教授认为,以西方的价值观来评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是不可理解的。要了解中国人,就必须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那就是《易经》——众经之首。在中国,要管理好企业,就一定要深入理解中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遵循中国的处事原则,更要读《易经》。否则就可能处处碰壁,影响人际关系的融洽、家庭的和睦乃至社会的和谐。

关于什么叫做人?  孔子对于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答案,他从来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看这个人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才是尊重每一个人。

他冷静下来,考虑做一个人应该怎么样,而整个中华文化就是要人像人样。但人怎么样才能像一个人呢?孟子说,人要跟禽兽拉开距离,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比如穿戴,中国人自古就讲究穿戴,不会东露一块西露一块,孟子就曾在家训斥过他夫人。但是现代人是将人与禽兽的距离越拉越近,比如穿戴,比如言行举止。  人有食色的需求,这是人性,动物也有食色的需求,那是动物性,但是人会做得体面一点,动物不会,差别就在这里。所谓的体面,就是孔子所讲的礼,也就是道理的理,这两字是相通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礼解释成虚伪的、形式的、投机取巧的,这是读书人的不对,不是孔子的不对。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无论民族性格或者民族精神,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那些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从事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的。文化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但社会存在又有几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是自然环境,其上还有经济层次和社会组织层次等。所以,要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必须对中国文化的生成机制开展多层次的研究。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