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2

发布者:黄慧兰     所属单位:进贤县教育体育局少年体校     发布时间:2016-08-01    浏览数:0

今天,人们富有激情地生活并享受在现代文明中。当我们回望渐行渐远的古代文明时,她仍在向我们展现那神秘、睿智、美丽与永恒。就像我们对儿时的美好回忆,尽管有些已经模糊,犹如夜空中大大小小的点点繁星,但那刻骨铭心的印记总是令人难以释怀历史的前进不是直线上升,而是迂回曲折。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说的“天人合一”,便是这种哲学思想的核心。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使这个世界变得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因此,每一种文明都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文明的失落,预示着一个新的文明的开始,人世间万事万物皆遵循着这一永恒不变的规律。惟其如此,人类文明才可能得到自然的延续,不断的走向新的高度,创造新的社会文明我们在探讨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各种文明的兴起、发展与衰落,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所产生的影响。传承过程中的“断链”经过历史长河的变迁,那种在人类头脑中难以磨灭的印记,犹如现代人根据绝迹恐龙化石的描述,以展现冰河时期、白垩纪时期的地球景象。我们将此称之为历史“断链”的修复,以保持人类文明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的历史。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举世公认。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特点。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逐渐呈现由多元化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文明源自黄河流域是这三个区域文明彼此之间的互相渗透,反覆汇聚与辐射外延,最终形成为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在不断吸收、消化异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大气磅礴,为异邦所敬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世界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从古至今,异邦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排除异端的宗教战争,乃中华文明的兼容性使然。不过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最终还是被中华文化所融合。元帝国灭南宋,被中华文化同化;满清入关也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元、清两朝虽为异邦统治,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都在书写中华文明,他们成为了多民族国家中的一员,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地位平等,和睦相处,汉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则称之为少数民族,或称兄弟民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中华文明也是在不断兼收并蓄中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注重友邦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坚持“强不凌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强调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戏曲舞台上也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经典格言,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自强不息、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和为贵”的思想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全中国人民至高无上的历史使命。任何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伟大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