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发布者:段桃花     所属单位:浮梁县三龙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数:0

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
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
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
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
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
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
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
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新课程的理念认
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
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
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
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课程
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
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
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
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
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
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
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
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
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
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
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
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教学例如笔者把
Go  for  it  下册第9单元How  was  your  weekend ? 安排在下
雪之后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南涧看到雪景可说是十年罕见。
笔者首先由一般现在时Today  is  sunny  推出一般过去时It
Was  snowy  yesterday , 并提示学生划线部分的动词变化让学生
自己归纳am  is → wasare→were.再由行为动词例句we play
basketball today  推出 but  we  played  snow  yesterday . 提
醒学生行为动词的变化即play→played . 通过几个例句要求学
生找出规律。总结对比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又如下册第
12单元的祈使句笔者根据话题相关的第2单元将其整合通过合
并整合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祈使句的肯定、否定形式。事实上祈
使句跟平时的生活、课堂教学相关学生在不上第2第12单元之前
就非常熟悉通过两个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
就非常熟悉通过两个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
教学顺序的调整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
探求欲望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
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如人教版
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本
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特殊问句及其回答。一般过去时学生
比较难掌握学生对其熟练运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如果学生对
一般过去时只是一知半解那么学生的听力部分肯定是听而生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教师可将听力部分放后先让学生弄清一般过去时接着教师讲授Section A 部分 的1a、1c、2a、2c内容并
加以训练。再来上听力部分这样学生听起来就容易多了。section B
部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定。 
3、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 
  有时教材中的个别语言材料或过于枯燥或呈现方式不符合学
生的年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例
如人教版教材第3单元第9课中有there  be 句型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者在该课中设置了一幅图和一段16行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
初次接触这个语法项目并且该句型的中英文差异较大教材又是在
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阅读该文段这对初一学生来说
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的活动比如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先教授关于家居的单词和
there  be句型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设计一个任务了解教师新居
的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回答画出草图。教师还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景
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刚刚搬了新居并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自己新居的情
况以及想知道哪些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学的单词和句
型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并从教师那里得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跟上学习时度使学生产生成
就感从而避免阅读长段文字的枯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
表达需求是多样的分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
能体现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情景本身具有真实
性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前提是信息差的存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教
师新居的情况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
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这严重制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
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人教版下册第4单元
Section A 部分中涉及了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
展词汇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较为依据

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设计的优点在于口语练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
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
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
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
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
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
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
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
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
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
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有些
同类型的练习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
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即调整教学要求
教材Go  for  it下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中This  is„句型多
次出现。这个句型学生在上册第三单元就学过而且非常熟悉如果教
师不根据学生实际仍然按部就班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采用“省略法”或换种说法将
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或换用There  be„句型
I  am  pande等拟人化形式这样更能体现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本质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
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
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
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级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如话题内容、覆盖
的技能、语言水平和练习分级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本质上是一
个“匹配”的过程即改变教科书的内部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特定情
景的教学需要。Madsen和Bowen1978将这种“匹配”称为“适合”
原则即“教材、教法、学生、课程目标、目标语及其语境、教师的
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几个相关变量之间的适合性”。也就是说教材本
身可能是连贯和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需
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
适应性。 
另外教师最了解具体的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
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即使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复制”教材总是或多或少地对
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其目的是使教材和教育情景相互适应使课程
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和体现课程实施的差
异性。 
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正确理解
课程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
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三者之间不断“对话”
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教师一方面要解
读教材预设的目的和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当然“对话”不仅限于教师与
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也存在“对话”空间。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
者。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走进课堂的教师要善于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倾听他们的不
同声音。这样学生才能在课程实施中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
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老师智慧与学生
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与
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
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
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