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孔子

发布者:汪年春     所属单位:浮梁县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数:0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纲常被封建统治者用来维系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维持封建社会的轶序.他授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以其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当时被尊为显学,汉代被定为一尊,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之根,深深地渗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

     在汉代,孔子被经今文学家奉为有德无位的素王.公元元年,孔子始有封号,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其后,在封建王朝中孔子又屡次被尊封.孔子先后被尊封为“文圣尼公”、“至圣文宣王”、“大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派专员祭祀孔子,祭文仍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文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至于“大成”,是赞扬孔子及古圣贤之大成,“至圣”则是说孔子是最高的圣人.

      由历代王朝给孔子的封号可见他们对孔子的最高赞誉及对孔子思想学说的尊崇.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的地位也在这些尊封中确立下来.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