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观有哪些

发布者:汤树雪     发布时间:2016-06-22     浏览数:0

1.自然观 

    自然观指的是人类对大自然最基本的看法,这是最基本的科学世界观。一个人崇尚的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直接由他的自然观决定。当然,自然观并非只属于物理科学的范畴,自然观包括各个自然科学中的看法。我们这里讨论物理范畴中的自然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宇宙是由物质和时空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的自然哲学观。再通俗一步来解说,其实就是唯物主义观。例如,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以后,还认为世界上存在鬼神,那么可以说我们物理学对培养该学生的自然观的结果就是失败的。

2物质观 

    化学里说的物质世界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而物理学中对于这一基本观念,不仅要告诉学生物质的宏观观念和微观观念.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并非所有物质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电场”,“引力场”等物质,他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却是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且这类物质并非实物,但是依然具有和普通物体一样的共通属性,

例如“电场”依然有密度,质量等。在这种观念的培养当中,物理量的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每学习一个新物理量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物理量的定义和单位,更重要的是要

让学生理解这个物理量的含义。例如: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物体经过的位移”,单位

是“米每秒”,倘若学生理解了速度是描述物理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则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话

说出它的定义,而且在单位的选择上也远多于“米每秒”这一个国际单位

  3.时空观 

      物质是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范畴的,离开这个范畴来研究则无意义。中学物理不要求学生具有三维以上的时空的观念,但是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则要求被理解。说起来并不难,但是具体到物理学科中的学习时,常发现学生在单位上出现错误,例如将体积的单位写成“平方米”,时间的单位写成“/s”等。对于这些错误,表面上是数学基础没过关,深层剖析,其实是物理观念没有深入自身的世界观中,缺乏对时间和空间的物理层面上的思考。 

 4.运动观 

      “世界上一切的物质都处于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之中,没有绝对的静止”,这就是物理学的运动观。理解相对运动才能理解相对速度,位移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才能真正学懂运动学和动力学。除了宏观上运动的相对性这一观念外,中学物理更应让学生懂得分子的运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应当被正确理解和解释。“运动”是一种现象,然而要形成一种观念,不仅要对宏观和微观上的物理现象加以细心分析,而且还要时刻运用动力学的基本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方法论,最终形成“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的孤立存在的”或者“事物都是相对的”这样的辩证哲学观点。  

  5.守恒观 

      物理学各个领域里有那么多定律和法则,但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层次的。例如,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热学中的物态方程,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是经验性的,仅在一定的参量范围内适用。这些是较低层次的规律。统帅整个经典力学的是牛顿定律,统帅整个电磁学的是麦克斯韦方程,他们都是物理学中整整一个领域中的基本规律,层次要高得多。超过了弹性限度胡克定律不成立,牛顿定律仍有效;对于晶体管,欧姆定律不适用,麦克斯韦方程组仍成立。是否还有凌驾于这些基本规律之上的更高层次的法则?是的,守恒定律就是这样的法则,由时空对称性导出的能量、动量、角动量等守恒定律,是跨越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普遍法则。按照中学物理的教学大纲,我们应当培养学生能量守恒的观念,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珍惜能源,生成节约意识,增强循环利用意识等情感价值观。   

  6.物理价值观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是推动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物理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物理科学能够增进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丰富人类的文化有着实质性的贡献。倡导利用物理知识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是物理科学的价值追求。     上述基本观念是物理学科观念体系中最基础的,深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以及形成更高层次物理学科观念(如量子观,统计观,对称观……等等)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此形成的物理学科观念也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物理基本观念从学科的角度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存在、发展、变化的哲学判断,丰富并加深了中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