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研讨

发布者:赵睿瑞     发布时间:2016-07-27     浏览数:0

一、质疑问难,辩论竞赛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师讲授、考试,学生记背内容”的模式,但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初中地理教学要侧重加深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了解,相应地初中地理教材也增加一定篇幅内容。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疆域,课前我先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再为每组准备好等量剪成我国各行政区的小纸片,在课堂上以“组间竞赛、组内互助”的原则要求学生共同合作将众多零碎的小纸片拼成我国的疆域轮廓。此时我会明确竞赛目的和竞赛内容,哪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后,我和全班同学再综合评选出“最佳互助合作小组”“表现最突出小组”。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学习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讨论,鼓励合作

新课标鼓励学生互助合作,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共同组织讨论,平等交流,活跃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就会适时地给予点评、讲解,通过师生参与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如,探究“地球是个球体”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我就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共同讨论,互助合作,列举一些能证明或反对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有力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及整理,学生在课堂上列举足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甲同学认为麦哲伦环球航行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最后在欧洲结束航行;乙同学认为每当月食时,可在月球上看到地球影子为一球形;丙同学认为人从存在明显曲率的远处走来,会先看见头部、再看见身体、最后看见脚,以上三个学生都列举有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热衷于探究讨论,乐于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交流成果,激发兴趣

通过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到互助合作、共同学习的乐趣,还能充分掌握知识方法、学习技能。为有效地激发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兴趣,我会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师生的肯定评价,满足自己的心理成就感。学习成果展示包括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组内展示指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得出相关结论,并在小组间展示交流,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组间展示指小组通过互助合作,意见交流达到一致观点后,派小组代表在师生面前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过程。若一个学生能向小组同伴、向其他人说清楚、讲明白一个问题的实质,也表示他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学生经过教材阅读、资料查找、采访以后,共同合作,做好学习成果交流的准备工作。

四、总结

总之,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构建“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充分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互助学习、探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汤庆庆 单位:江苏省苏州吴中区甪直中学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