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

发布者:曹应民     发布时间:2016-08-26     浏览数:0


21世纪,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全面展开,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课程改革的主体,因此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素质。地理素养在国民基本素养结构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独特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培养爱国情感、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以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地理课程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地理教育承担起环境教育、培养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职责。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由此决定了高中地理教师的素质问题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济宁市高中地理教师的素质现状,本人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素质、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本文制定了以教师素质为主的调查问卷,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教师的职业道德:(2)教师的专业素养;(3)教师的教学能力;(4)教师的反思能力。论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有关教师素质、尤其是地理教师素质的一些基本问题,然后逐项分析调查结果及其所反映的教师素质的各个方面,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提高地理教师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访谈和个案研究等方法,选取济宁市有代表性的10所普通高中116名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学校性质选取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地市级规范化学校、县市级规范化学校三类。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出如下结果:(1)高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较好,能够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2)各项素质之间表现不均衡,如地理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综合知识比较欠缺等;(3)地区、性别、年龄、教龄不同,素质差异不同;(4)地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根据地理教师的素质现状及其成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提高地理教师素质的对策与建议。宏观策略包括:(1)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确立科学的职前培养模式;(2)开展科学的教师素质评价,有效提高教师素质;(3)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加强职后教育,促进地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微观策略包括:(1)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2)优化高中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3)培养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4)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