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者:蔡俏     所属单位:金溪县秀谷镇五里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数:0

通过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 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接轨,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 观、质量观、课程观,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 与新课程一路同行,和孩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真真切切地走进新课程。 通过听老师讲课,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让我收获很大,获益匪浅。这次 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更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今后的教 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次培训的收 教学策略的更新认识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积极地投入到这次课改的大潮中,我们学 校也积极推行、组织了大规模的学策略、考策略、用策略的活动。通过开展这 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新策略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虽是如此,但我一直认为,教学策略仅仅是一个模式,是一个公式化的东西, 只要我们按照它的教学流程去设计课堂,去组织活动就可以了。听了老师们精 彩的讲课后,我才认识到我对教学策略认识的肤浅,才领会到教学策略呈现给 我们的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我们做的绝不是生搬硬套,而应 该是融会贯通;所以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具体表现 1.以人为本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2.回归生活的生态观。以前课堂就是生活,现在生活就是课堂。生活即 教育,学生生活经验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背景。 3.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 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与环境的整合。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 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是学习者,也是课程的共造者。教师的教学观应从“教教 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生活。重要 的不在于教师的“教”,而在于学生的“学”,以学为本,以学统教,形成自 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4.立足课堂并超越课堂,教学没有在下课铃响中结束。教师的角色应发 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发现 者、反思者;引导者、欣赏者、创新者;参与者、开发者、促进者。 教学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 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因此品德教育 光靠课堂教学还显得“势单力薄”,还要整合更多的资源,通过开展具有针对 性,实效性的德育活动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从中产生德育效应。开 展的德育活动应以品德课为龙头,整合其他学科,联系少先队活动,放飞学生, 将课堂搬出教室,从课堂走进社会、感受社会,在活动过程中培养资料收集、 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巧。这样的德育活动淡化了说教的 意味,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享受心灵成长的过程,在活动中“自 主成长、快乐共享”。这就是我们一直主张和追求的无灌输的德育,淡化教育 痕迹的德育。 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 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最亲切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 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 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 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从日常环境中学到的永远要比可以用语言描绘出来的道理深刻有意义。雄 心壮志不属于儿童,从小事教起、从小事说起才是明智之举。教育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两句话就可以完成的,时时刻刻,持续不断才是诀 窍。有效教学,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 三、小组教学要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组内互助合 作,组间评比竞争,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 依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促进每一个学 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我们光知道小组 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起来却不能落到实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公开 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在听课老师看 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甚是活跃,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学习 讨论后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所以说这是华而不实的,是我们在今后的教 学中应该杜绝的。 老师在讲课中还指出:运用实践性活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这一点 我觉得提的很好。因为我们现在的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尤其 是农村小学生的能力相对来说更差,利用好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 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 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 感悟、去体会,比老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说教、父母在家中的反复絮叨要实 在、动人的多,也有效的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品课的最大功效:“德育无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我们应该把儿童的社会生活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以 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的自身认识和发展为依据,将课程内容与学生 的生活经验,现实社会密切联系起来。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教材一读了 事,也不是将思品课上成说教课。一节好的思品课应该淡化完美,追求真实; 淡化说教,追求无痕;淡化概念,追求情境;活化教材,追求深度;拓展教材 探索空间,发掘教学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因此,为了避免品德课 脱离、背离生活的道德规范教育、社会知识等教育,我们教师在品德教学中应 拓宽教育渠道,利用课本资源,联系其他学科,整合课外资源,使品德课生活 化、活动化,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在快乐与品味中,增长知识,培养品 四、终身学习的理念扎根心中“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学无止境。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 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 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实 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 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 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 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 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道德经》第8 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 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以老子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人格。十几年来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觉得自已像一台机器,灵感 枯竭。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多的是厌倦之意,不 平之心,黯淡之境。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 的教育工作,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 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 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对彼此都很重 培训是短暂的,不可能立竿见影就能使我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我觉得培训的最大价值应该是促使自己去思考、去观察、会触动、去实践。有行动 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改变、就会有提高,我愿以此自勉 。总之,通过这次培 训我有很多的收获。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 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 越来越成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们,让我们带着自 信,憧憬着梦想,在课改的征途中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吧! 最后,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作为本次心得体会的结尾: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