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问题及对策》学习反思

发布者:桂娟     所属单位:九江职业大学附属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数: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必须从小开始,从幼儿开始,而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当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内在情感时,却能借助艺术的“语言”抒发情感。当前如何实施幼儿艺术教育呢?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认真探索和深刻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具体内涵必须深化认识。而要深化认识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充分了解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及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及目的。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含义及范畴。
    什么是幼儿艺术教育呢?它是这样定义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以音乐(含舞蹈)和美术为手段和内容的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幼儿美术、音乐、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体、智、德、美全面育人。幼儿艺术教育是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它偏重于艺术活动,以艺术启真、以艺术储善、以艺术促美。
    (二)艺术教育的历程。
     真正的幼儿艺术教育是在200年前欧美开始的。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最早表明可以向几乎一切儿童教授绘画和音乐,主张让幼儿把具体操作与感情反应结合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创造性为基础的幼儿艺术教育思想占了上风。英国的赫伯特.里德指出:“儿童艺术是人的表现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通过艺术来发展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艺术教育应持的态度。”所以,“通过艺术而进行教育”,成为欧美国家幼儿艺术教育的主导思想。
     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之中:“教给幼儿唱歌、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三)艺术教育的作用及目的。
    《幼儿园教育纲要》的阐述,促进了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今天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艺术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一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二是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三是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四是能够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学习艺术符号,并促进艺术创造力。由于幼儿艺术教育具有以上作用,因此它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包括一般性目的和特殊性目的。一般性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萌发幼儿美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特殊性目的是对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注重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技能技巧等的学习。这两个目的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明确自己的目标,有助于社会的、家庭的各种幼儿艺术教育形式的完善,也有助于艺术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艺术教育的共性和个性在和谐的相互促进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
     二、当前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增加一些艺术细胞,便糊里糊涂地给孩子报名打着“艺术特色”的牌子的幼儿园,即便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去,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家长对艺术教育根本弄不明白,他们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更多的东西,还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如“国画”、“小提琴”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全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2、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很多家长知道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家长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名,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等,使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我们知道,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但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二)幼儿园教育存在的误区
    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艺术活动的倾向,只是这种自然倾向被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限制甚至被扼杀。主要表现在:
    1、指导思想方面传统落后
    (1)技艺训练为中心
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他们重视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演能力,却忽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这就扼杀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2)教师为中心
当前,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师让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的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教师让幼儿观察、模仿、记忆及回答事前教师准备好的问题,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转、不能跳出来,即使是跳出来了,教师又马上拉回去,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只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幼儿的成长在害无益。
    (3)知识为中心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全库”(脑),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则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级的。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就深受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学,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造成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儿又怎么能发明、又怎么能创新呢?
     2、有失公正、两极分化大
在以往我们的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在失公正的地方。特别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老师偏爱那些模仿力强、很会领悟教师意图的幼儿,把他们归为能力强的有才艺的一类。教师对他们另眼相看,指导得更为详尽。而一些所谓“能力差”的幼儿,教师总认为他们是很难“开窍”的,就听之任之、放手不管了。这样就造成“好得更好”、“差得更差”,两个极端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教学模式呆板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幼儿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入园就把孩子置之“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老师先常常在黑板上画个范例,要求照葫芦画瓢,稍有出格,便加以制止和批评,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如圆画得圆不圆、线条画得直不直等。最后是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比谁画得像)。这种艺术教育的后果是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直觉整体的审美方式遭到破坏,审美经验极度缺失。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出来的幼儿往往也很呆板,作品千篇一律。
    三、改革的对策
    面对幼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深思,应该改革,才能使每个幼儿健康地成长,才能为祖国培养下一代作出贡献。因此,每个家长、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提高业务知识等。
    (一)家长自身的素质及观念应提高;
    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每位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应该有较高的素质和观念。
    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
    北京幼儿艺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李晋瑗说: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家长绝对不能替孩子做主,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内容,重视幼儿欣赏、创造美的过程、重视艺术本身的特点。家长应该知道幼儿爱好什么、对什么有兴趣,才给幼儿选择相应的特长班。
     2、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
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忽视技能技巧的训练,但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因为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如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孩子在合唱时,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齐、洪亮,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生硬,这就是因为孩子在歌唱时,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到愉快,只是当作一种机械化的模式在进行表演,自然感觉不到美感,当然当然脸上就表现不出自内心的愉悦,因此,家长对孩子学习艺术教育应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3、保持幼儿的天性;
    艺术过于枯燥和专业,就会人为地破坏儿童的天性。如有些家长让孩子练琴,要求孩子反复锻炼手型、指法,几个简单的章节让孩子重复训练几十遍,这样的艺术教育的确堪称专业,可是如此枯燥的训练方法,怎么能让孩子产生兴趣。把这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儿艺术教育之中,带有明显的功效性。因此,应该重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使技能与情感不分离,顺应幼儿的天性。
    4、配合幼儿园进行正确引导。
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同样也需要家庭的配合。艺术教育更是如此,孩子在幼儿园中养成了对艺术很好的感觉,回到家中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同和带动,对孩子将会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家长也必须意识到,对孩子艺术情操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回到家中,家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艺术感觉的引导。
    音乐:让孩子多听自然声音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对于任何想进入音乐世界的人来说,聆听是最基础的一步,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家长可以利用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或乐器模仿的声音,让孩子对自然界的声音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告诉孩子分别是什么声音,试着让孩子模仿,听辨。在家庭中家长还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精选不同形式、风格的音乐,播放给孩子听,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但一定要注意音量控制得当,不要将音乐变成噪音。
    舞蹈:鼓励孩子跟着节拍舞动
    孩子喜欢不同种类的歌曲,这些歌曲可以配合孩子的动作,包括幽默的和安静的。为孩子选歌曲时,最好选择歌词少、节奏和旋律不断重复的。这是最容易学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随音乐动起来,比如拍手、踏脚、摆头、扭腰等等,总之让孩子感受身体每个地方都在舞动的快乐。
     另外,每次播放动画片的片头曲和片尾曲时,家长带孩子随音乐节拍自由舞蹈,也可以让孩子即兴发挥,家长在一旁跟着学,这样孩子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美术:随孩子的意愿任意描绘
增加孩子自主性绘画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尽量带孩子多观察,然后让孩子将观察到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意愿画出来,不要规定过多的框架,比如孩子画一辆汽车,站在不同的角度画出的汽车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尽量给孩子鼓励,不要拿出画好的成品让孩子模仿,学得像远没有孩子自己经过思考后创新的作品有价值。
    (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我国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也是当前幼教工作者探索研究的重点,教师自身的素质、观念及认识应提高更新。
    1、教师应更新观念
    (1)审美教育为中心;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应该树立“审美教育”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目标和行动指南。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设计、方法选择和教学组织均应紧紧围绕“审美教育”这一中心,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能真正萌发幼儿感受美、理解美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2)幼儿为中心;
    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观念,我们知道,幼儿画画、唱歌、跳舞,都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像、愿望或情感。幼儿的画稚拙、天真,唱歌跑调,跳舞时动作不协调,这些虽然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然而,这一切都是幼儿充分自我表达,给人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的感受。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幼儿的主观意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教师只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因此,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意对待幼儿的天性,做到“以幼儿为中心”。
    (3)创新为中心。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源于幼儿的探究、来源于幼儿动口、动脑、动手的艺术实践,而不是一味地从知识中来,因此,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进行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在操作中学习,允许幼儿自由创造,拓展幼儿创新的时空,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2、创设均等机会,快乐享受活动过程
    (1)创设均等机会,促进幼儿不同层次的提高;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幼儿,创设均等的机会,让每位幼儿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培养。在艺术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进入“能力强”的行列中。
    (2)引导幼儿自主创作,享受活动过程;
    幼儿有自己看世界的独特方式,也有自己表达对世界事物的喜好。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的情感,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出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像的。因此,在艺术活动时,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创作,注意幼儿创作的流畅性,如有些幼儿需要老师帮助时,可提供个别性的帮助和指导。
    (3)欣赏自我、欣赏同伴,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
    教师要会欣赏幼儿的作品,因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幼儿喜欢表现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而他们的作品是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使他们从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他们希望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并与他们分享这种快乐。还要引导幼儿欣赏自我,欣赏同伴,并学会与同伴合作活动,这对良好个性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4)艺术教育与生活、科学、文学等活动的整合。
通过多种途径,将艺术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相渗透。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幼儿教师,不但熟悉本职的业务,更要加强学习、扩充知识,还要善于引导孩子留意美、欣赏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来进行艺术教育。
    3、教学方面应更新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理念及认识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教学方面更要探索革新。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敏感的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使幼儿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加以适度的指导,与幼儿亲密接触,融为一体,这样消除了孩子对艺术活动的恐惧感,从心理上、物质上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从一个微笑到一个拥抱都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与评价。使幼儿在无拘无束、毫无心理压力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对美的渴望和需要。
    (2)教具及素材的选择。
    ①运用有趣的教具;
    如果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那么教师对于教学就应有一百种表现方式,当孩子对教师的示范表演感到平淡无味时,教师应大胆地将绘画融入音乐活动中,把两种艺术合为一体,因为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而作为视觉对象的图画、符号等,是十分稳定的,还可以反复地加以欣赏、观察。如歌表演《橘子丰收》,让幼儿理解并用动作表现摘苹果时的不同姿态,我就画了许多孩子摘苹果的不同动作,正因为有了图画,幼儿能轻松愉快地摘苹果。有时我把图片制成立体的、可操作的,让图画活起来。幼儿从开始的看图到将图形与音乐匹配,再发展到随音乐创编动作,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又上了一层。
    ②选用有趣的素材;
    在艺术活动中,无论美术创作还是音乐表现,幼儿对真实地赋予具体角色情景的内容能引起共鸣,产生移情、穿凿的欲望也更强烈。教师应关注孩子的热点,如幼儿熟悉的萝卜、土豆、黄瓜等各种蔬菜,我把它们稍加修整,让幼儿当印章,红的、蓝的,把秋姑娘打扮的花技招展、千姿百态,幼儿有感知色彩的同时获得了满足。
    中班的幼儿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质,对有响声的、会动的物品能主动地产生互动,一般唱歌活动以有动物形象和喊号子的歌表演为主。如“小鸡、小鸭、小猫”等小动物的叫声都是孩子乐意模仿的,而且当再次出现这些动物时,他们能再记忆重复模拟。又如歌表演《拔萝卜》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兴趣高涨地与老师一起“嗨哟!嗨哟!”地喊着。而美术活动以情景性的故事为素材,如用“鱼儿的家”练习波纹线等,赋予情景的可玩性,让幼儿在动中体验,玩中表现。
    ③利用各种资源。
    虽然幼儿具有艺术潜能,但仍需要成人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不同的活动形态可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艺术经验,为幼儿创设动态变换的活动环境,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教师应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开放的形式,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感知探索,艺术材料的摆布与展现。在音乐角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敲敲打打、听听唱唱,感知不同的声音,逐步积累节奏感。美术角中放一些随手可以取的美术材料,让幼儿可以在不同质地的纸上尽情圈涂。如一幼儿在小狗的旁边画了一个长方形并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小狗的家”。低年龄的孩子以摆弄为兴趣满足,从不关注作品的成果,他们在涂涂画画中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
    (3)教学内容的设计
    ①在音乐活动中,应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首先,让幼儿自己有机会为歌曲配动作。每一个健康、正常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能力,成人如此,幼儿更是如此。其次为歌曲增编歌词。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不仅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唱歌能力,也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最后,为韵律活动创编动作。韵律活动包括律动和舞蹈,以及各种伴随音乐进行的大肌肉表演活动,它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多种节奏的身体动作。要使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辨别音性质的能力,必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②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教育。首先变革教学方式,创设鼓励创造的环境氛围。教师要确立儿童观和创新教育观,尊重幼儿的个性,相信幼儿的潜力,相互尊重、互相沟通,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幼儿有较大的自由度,允许幼儿超越常规;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创意、表现、交流的意识和技能。要把幼儿从“被动填鸭”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观察—探索—创造”。其次,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是激发幼儿创新热情的主要手段。创新型教师的本质就是独特新颖,让幼儿每天感受到一个新老师。教师的独特新颖会使幼儿感到好奇、兴奋,从而诱发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因此,老师要勇于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一次美术活动,让幼儿每天都能感受到美术活动的新、巧、奇、趣、活等进行创新。最后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合作精神。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因此,老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扩散思维,使孩子成为勇于尝试、勤于探索、不怕挫折的开拓型人才。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是它的主旋律,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创新理解为一种“闭门造车”的活动,创新是需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因此,老师应设计一个让孩子互相学习交流、多种艺术风可知、艺术形式、具有多文化熏陶的艺术空间,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乐趣。
    (4)实践与思考。
    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注重的是集体教学活动,而现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为幼儿创造表现美的空间,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尤其是非正式活动,幼儿具有很大的自由性、自主性,成为幼儿创造表现能力的主渠道。在幼儿创设良好、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物质环境的同时,教师必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上看待问题,多观察、多了解、多反思,注重随机教育,及时调动、鼓励幼儿。只有大胆放手、善于捕捉、巧妙引导,幼儿的艺术潜能和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开拓和发展。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