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特质——易为源头观后感

发布者:陈美玲     所属单位:芦溪县银河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6-06-21    浏览数:0

通过这次观看视频,让我了解了《易经》的博大精深,教给了我们很深刻的道理。

 《易经》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向自然学习,顺应自然,按照自然的法则去改造社会,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做人做事,而不是处处要征服自然。所以对待自然,我们要践行以下三点:第一,以自然为老师,向自然学习;第二、以自然为检验的标准,合乎自然的,就尽管发展,不合乎自然的,要去改善;第三,我们要不停地追随自然的脚步。自然永远是好的,对人类永远包容的。《易经》是中国科学的开始,我们很多器物都是根据《易经》的卦象而来的。科学是要合乎自然的,否则对人类是祸害无穷。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当是,首先我们不能离开科学,离开科我们没有办法生活,但也要注意到科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人类有益的,一种是 危害环境、破坏人类的。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要致力于将有害的部分扭转为对人类有利的部分。所以我们这次要把《易经》重新拿出来,因为人类唯一的路就是用《易经》的智慧来指导现在的科技。凡是对人群社会有帮助的科技要继续发展;凡是有害于人类环境的,

我们要凭良心,不要再发展了,否则将来大家是要同归于尽的。人一定要无私才有办法跟宇宙共存。什么叫无私?无私不是说人完全没有私心,那是唱高调根本做不到。我们的历史曾一度把圣人的地位推崇得非常高,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步,而且把圣人的理想也抬得非常高,使得所有人都做不到,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是对不起圣人的。我们要一波一波地慢慢地提升,不能急,因为十五岁有十五岁的责任,三十岁有三十岁的责任,四十岁有四十岁的责任„„每十年就要进行一次调整。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连孔子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呢?所以一个人还没有到三十岁就制定自己的原则,那是太早了的。

《易经》不是一本讲知识的书才会流传这么久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它给我们的是思路!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连

孔子都是如此,

更何况我们呢?所以一个人还没有到三十岁就制定自

己的原则,那是太早了的。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