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习《中华文化的特质——易为源头》之反思

发布者:李磊     所属单位:萍乡市湘东中学     发布时间:2016-06-23    浏览数:0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诸子百家都出于这个共同的源头。我们学习了大哉中华,至圣先师,从而了解到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么,孔子集大成的源头是什么呢?这个源头就是伏羲氏一画开天而成的《易经》。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然而,由于《易经》所具有的卜筮功能,使得人们长久以来,都把它当做是玄而又玄的占卜之书。实际上,《易经》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是古代先民对宇宙自然规律长期观察而作出的经验总结。

  《易经》到底在讲什么?其实《易经》最要紧的,就是告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向自然学习,顺应自然,按照自然的法则去改造社会,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做人做事,而不是处处要征服自然。所以对待自然,我们要践行以下三点:第一,以自然为老师,向自然学习;第二,以自然为检验的标准,合乎自然的,就尽管发展,不合乎自然的,要去改善;第三,我们要不停地追随自然的脚步。自然永远是好的,对人类永远是包容的。

  人一定要无私,才有办法跟宇宙共存。什么叫无私?无私不是说人完全没有私心,那是唱高调,根本做不到。我们的历史曾一度把圣人的地位推崇得非常高,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步,而且把圣人的理想也抬得非常高,使得所有人都做不到,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是对不起圣人的。我们要一波一波地,慢慢地提升,不能急,因为十五岁有十五岁的责任,三十岁有三十岁的责任,四十岁有四十岁的责任……每十年就要进行一次调整。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连孔子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呢?所以一个人还没有到三十岁,就制定自己的原则,那是太早了的。

   一个人没有到三十岁,就没有资格讲自己有什么看法,因为那都是不成熟的,会害死自己的。三十岁以后,慢慢形成一点自己的看法,但还不能固定下来,要去历练十年,证明自己的看法。到四十岁才可以对自己的看法持坚持的态度。

  但是到了五十岁,我们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只要自己尽力了,结果怎么样,无所谓。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农夫辛苦耕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年的辛苦,可能一场暴雨,或一次泥石流之后,就什么收获都没有了。这才是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鼓励人的话,不一定是真的。如果一分努力,就真的有一分收获,那大家都只要努力,不讲道德了。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有很大变数的,为什么道德对中国人尤其重要?因为道德可以主导一切变化。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中华文化从《易经》中得到的最大的好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四个字,叫做持经达变。持经达变也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它是我们生生不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持经达变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把变跟不变合在一起看,不是分开来看。所以我们下一集就要来探讨,什么叫做持经达变。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