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图素材运用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实效性应用

发布者:杨金辉     所属单位:宜春八中     发布时间:2016-08-10    浏览数:0


《辞海》对“乡土”一词的解释是“家乡、故土”,也可“泛指地方”。可见,“乡土”是一个没有明确界定的地域概念。新课标》中也指出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本文意在进行江西省或宜春市乡土素材的整理和研究,提取、组织相关教学案例,并将教学案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地理成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  乡土地理的特点及案例研究

  1. 趣味性  地理是一门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单凭枯燥的理论教学,很难将地理所有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学生。社会、大自然是最大最好的课堂,而家乡可以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和最直接方便的实践场地。通过对家乡地理事物的探索,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和快乐所在。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将乡土案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组织学生走进家乡,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来收集、整理资料,观察分析问题和现象,并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然后,可以以开展小组报告,辩论赛,专题演讲等形式来展示乡土地理实践成果。这种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学习方式,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地理教学妙趣横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 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高思辨能力、训练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开展实践活动。“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中的最低层次、最基本单元的地理,承担着主要的实践任务,蕴含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素材,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教学内涵和质量。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中,实验教学法也是增强教学趣味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地理观测、地理绘制、地理制作是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及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地理小工艺品如地球仪、绘画中国世界轮廓地图等等都是地理实验的重要项目。因为教学课时的安排,我们平常都以制作学校平面图为例:制图之前,教师要给与学生科学的指导,如地图的构成三要素:方向(用方向标标出北方N)、比例尺(合适的大小排版)、图例(不同的地理事物用不同的符号和注记),三要素素材的搜集要求学生去实施。利用一课时,走出教室,带着课堂学习的知识营建图画上的魅力校园。

    3.有效性  地理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地理课程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选择的案例往往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世界性的典型案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存在很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而学生对乡土地理所涉及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家乡有着独特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将乡土地理案例引入其中,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达到以小见大,触类旁通,加强记忆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初中地理中国的交通,在讲交通运输前先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图中宜春市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并加以对比分析。以小见大,在小小宜春交通图上掌握整个中国交通运输的脉络。


     

    4.易接受性  选用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因学生对乡土案例的背景有所了解与感知,也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在课堂乡土地理案例都是源自于学生的家乡,家乡是学生从小到大所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发展变化都在他们日常的所见所闻当中,而在学生的内心中也有着对家乡的依赖与热爱之情。

    比如,在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如果拿中国地区的整个农业发展讲解,学生了解甚少,也不带个人感情色彩,探索和求知欲不会太高,但如果教师以本市或学校周围的某农业区作为案例,通过地图、图片等方式进行展示,再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其了解与感知,将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思维中,并自觉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成效提升学生成绩

    比如,结合江西省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分析宜春适合发展哪些农业类型?


    如果是其他地方,学生有可能不想去思考,但是是本地地理,读图、析图下来,发现问题并不难,宜春本地发展哪些农业类型,同学们已经大概了解,根据地图,答案呼之欲出。解答贴近学生身边的地理问题,既回归课本知识,又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信心。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