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发布者:张国华     所属单位:鄱阳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20    浏览数:0

 

高一经济生活常识的内容,虽然与学生日常生活很贴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也非常感兴趣,但是其中有些知识点很难,容易混淆,学习完《生活与消费教学疑难与对策》后,感触很多,本人在教学中也碰到许多类似的案例,在此与大家分享。比如在讲授家庭消费相关知识时,有几个概念容易混淆。

一、适度消费≠抑制消费≠超前消费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国情、家情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是适度消费的主要内容。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它包括公民在基本生活资料得以满足的条件下,通过储蓄等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不该花的钱就不花。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抑制消费,该花的钱、花得起的钱,舍不得花,这既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不到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实际是鼓励适度消费。超前消费是指脱离现有静态收入以及未来收入能力这种动态因素的一种消费。正确理解适度消费,就是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

二、信贷消费≠超前消费

近年来,金融机构推出了消费信贷,如:购房和汽车的贷款等形式,也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信贷消费与我们提倡的适度消费并不矛盾,对这类消费形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超前消费。因为信贷消费是以到期偿还贷款为条件,因此消费者要考虑自己的预期收入和还贷能力,消费同样需要与国情和家庭收入(包括预期收入)相适应,同样要注意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等问题。所以,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实际,能够分期还清贷款,采用这类消费形式就是一种合理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如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三、生存资料消费≠物质消费,发展资料消费≠精神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享乐主义

按消费的目的,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指家庭消费中用来满足人们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消费,它既包括必要的物质消费,也包括有关的劳务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指家庭消费中用于满足人们发展德智体等方面所需要的消费,在内容上表现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指在家庭中满足人们享受的消费,在内容上同样表现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生存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但物质需要不一定就是生存需要。在发展性需要与享受性需要中,都有大量物质需要的内容。当然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内容,其水平是比较低的,但只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精神需要就产生了,人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从事精神文化活动。享受性消费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物质与精神产品,但理解时不应该混同于铺张浪费,混同于享乐主义,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