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发布者:徐云波     所属单位:鹰潭市二中     发布时间:2016-06-23    浏览数:0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界、轮廓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须的准备知识,特别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点,是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结合我主持的科研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我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

反思本节课,认为比较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标,逐个完成任务。


学生阅读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将教学目标中的重点词语用笔划下来,使目标更清晰,学习更具针对性,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自主获取知识:我将比较简单的、易于得出结论的内容,如地球表面包括海洋和陆地两部分,有关海洋、陆地的概念,七大洋、四大洋的名称、相邻大洲和的分界线等,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将相关信息填完整。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


2.通过观察地球仪,总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征,将信息点填在导学案中,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


3.拼图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突出教学重点。


三、媒体运用恰当合理。


本节课我深入思考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及学生活动的关系,目光落在学生自主学习上,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一个内容多次重复。经过实践,本节在媒体运用上非常合理。


1.我在导入部分,出示了地球卫星照片,并提问:我国能够亲眼看到地球全貌的人有哪些?接着展示了我国“神十”到“神五”的航天员,让学生说出认识的航天员的名字,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陆地和海洋相关概念后,出示地图,让学生识别,验证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出示课本上的东西半球分布图图及地图册上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将亚欧分界线放大,便于指导学生读图,加强记忆。


4.运用3D World
Map软件练习七大洲、四大洋,突出各大洲和大洋轮廓特征及位置关系,形式新颖,学生非常感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四、各环节时间安排得当。


本节课包括两大部分:“地球?水球?”和“七大洲和四大洋”,我课堂上时间安排是:复习、导入部分4—5分钟,第一部分15分钟,第二部分20分钟,小结、练习5分钟,给于学生读书、读图、思考的时间充分合理,教师减少讲的时间和课件演示时间,利于学生深入参与。教师将教学中的重点进行检测,难点加以点拨,弱化教师教学行为的设计,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我这次公开课的最大突破。


  本节教学难度不大,主要是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规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但由于有教师听课,学生过于拘谨,因而不能发挥学生互助的形式,有些学生学习效率收到影响。课堂上我应该给予个别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或者让优等生帮助本组需要帮助的同学。课堂时间有限,而本节内容一课时完成时间稍紧,因而有些教学活动不得不舍弃,比如各大洲、大洋名字的由来及英文单词拼读,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阅读。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