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认识

发布者:张煜婕     所属单位: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16-07-03    浏览数:0

 

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认识

 

  本人是田家炳实验中学的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在中学从事了七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从计算机这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领域而来。课程的名称从“计算机”变为“信息技术”,这不仅是称谓的变化,还包括着更多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改变。其内容从“编程语言”到“计算机应用”,再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从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到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方法,再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只是提升信息素养的一部分,这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绝对的关系,这不应当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内容。

    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在计算机房中完成,信息技术考试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这就很容易让学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灵活穿插讲述一些最近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譬如说通信技术的演变,从最初的摇把子电话到现在几乎人人都有的手机,再结合手机具有的通话、上网、娱乐等各种功能说明信息技术包括的内容多样,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并不只是计算机技术。

   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掌握了不少相关的计算机操作和技巧,但并不是说掌握了复杂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就说明他的信息能力很强,信息能力的培养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技术。在做“我的家乡”这一综合活动时,我并没有要求学生全部用计算机制作,而是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如报刊、书籍资料、电视等,也可以自己动手,利用相机或摄像机等工具收集信息。制作的成果可以是电子作品,也可以使用书面材料,如手抄报、剪贴报或者视频片段等,只要能够展示“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就可以。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使用多种信息技术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课程观,不过在城乡差异、学校差异、家庭差异、年龄差异等现实条件下,计算机科学与提升信息素养将更加综合的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在提升信息素养的根本目标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设备、仪器为中心。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是技术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形成,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附件

  • 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认识.doc     下载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