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反思

发布者:李新有     所属单位:安远县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6-07-26    浏览数:0

通过阅读曾仕强教授新作《中华文化的特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将在今后的许多年里引领世界各族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袖文化,我们坚信:中国的将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是一直在改变还是一以贯之,哪些东西没一直在变,哪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唯一的一方面一直在变,一方面一直不变的民族。外国人变得时代都不连续了, 中华民族一以贯之,不是改一个朝代什么都变了。

这本书充满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充满了对东方文化的推崇和对西方文化的贬斥。只这一点, 就与易经的第十三卦《同人》相悖,《同人》卦的主要精神是首先应当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重视大同,不计较小异,本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以道义为基础,于异中求同,积极的广泛与人和同,才能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而 这本书是不分由说地把中华民族拨高,行文着字间充满了惟我独尊的思想。

    又翻到后面,这个作者,把《大过》《小过》这两个卦放在一起谈,然后说大过是大的过错,小过是小的过错。。。。这个作者,显然没把这两个卦的本意弄通就在书里胡乱举例子。。。。,实际上《大过》卦谈的是因承受压力过重,想办法如何顶住、坚持,并最后战胜其压力的问题;而《小过》一卦则谈的是如何防止与回避因超越自己界线而带来的灾难问题。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搬着梯子去“天人合一”

一直喜欢曾老师的书。从《胡雪岩的启示》到《易经的奥秘》到《易经的智慧》再到现在的《中华文化的特质》。老师的书是要慢慢品的,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都会激发不同的思想。《中华文化的特质》一书是老师首次透过《易经》的智慧来讲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在《中华文化的特质》第六章节,曾仕强教授具体阐述了“天人合一”该怎么理解,我们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遇到“天人合一”这个词,西方人肯定一脸的困惑:天那么高,高高在上,我这么矮,怎么去与天合一,难道要搬梯子去,那要多长的梯子?我们可以理解西方人的困惑,因为从表面意思来看“天人合一”就是要天和人合一块嘛,这么看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中华文化就是这样,它博大精深,单单的一个成语就包罗万象。在书中,曾老师提醒我们理解一个中国的词语不要只从表面去看,因为它背后隐藏着很多哲理,道理。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我们如何发挥“成万物”的作用?我们凭什么发挥我们的中心地位。

曾仕强教授在“天人合一”里说的好,天人合一是在我们心里合一,就是天理跟良心合一,就是说我们想事情要凭良心。良心从哪里来,从天理来。所以我们把“天理良心“浓缩成四个字就是“天良”。如果一个人被骂没有天良,这是很严重的指责等于说这个人没有做人的价值。

人类是万物之灵,但人类不是地球的主宰,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世间存在的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一个残断的碑上写着“皇天”,那么我们接下来想到的肯定是“后土”。皇天后土是一个词语,天和地是相联系的,我们人类生于地球,长于地球,离不开地球,天地人是紧密相连的,是环环相扣的,哪一环产生错误,我们都会被威胁。所以我们不要去改变自然,我们要顺应自然,在自然中我们做到适当的调节作用。我们不要为了贪图一时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