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高中美术陶艺教学的课后反思

发布者:何维洪     所属单位:萍乡市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05    浏览数:0

陶艺是一种生活化且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陶艺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出现,它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陶艺教学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好场所,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随着陶艺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普及,陶艺教育的价值日趋显著,教学证明,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陶艺教育能开发人的大脑;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并能拓展创造性思维;同时它使学生找到了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的天地。

一、陶艺创作是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象的和多向的模式,既有平面的、立体的,又有具象的、抽象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它是集绘画、色彩、雕塑造型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经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儿童的经验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仔细观察的机会,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的。”

陶艺课程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我们将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陶艺课程具生成性,陶艺本身是一种生生不息、永远都在创新、变革发展的艺术,陶艺活动中对作品不断改进、新的构思不断生成、方法和效果不断被发现,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陶艺活动具自主性,在活动中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思维,不用自己狭隘的个人喜好影响、控制、约束学生。

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艺术创造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个性需求和已有条件自由选择较适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调整和完善学习方法。

陶艺教学过程的开放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问题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等。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修养等方面都不同,而不同的人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教师应能认识儿童的这种个性差异,发展个性,而不是以个人的好恶去硬性地加以改造或强破其服从,不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不用一致性的思维、一致性的表现方法去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发展其个性。

陶艺本身是一门艺术,学生通过技能操作和作品观赏,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陶艺与科学、文化、经济。历史等密切相关,学生通过陶艺观赏与制作,形象地接受科学、文化、历史、经济的学习,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学陶艺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和竞争进取的精神。

学陶艺有助于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而且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陶艺教学中更是如此.

陶艺教学体现了美术教学的民族性,艺术魅力的来源之一是它的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富有魅力的。毛泽东同志说过:“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无论东方西方,各民族都要有自己的东西。”中国的陶艺正因为有鲜明的民族性,才在世界艺术长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足以让炎黄子孙引以为傲,更有理由通过教师的传递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知道。陶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文化内涵丰富,积淀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见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因此,陶艺决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陶艺教学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创作陶艺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正是这种难得的经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

三、陶艺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艺术教育不但通过其包含的思想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发挥其富于情感性、潜移默化性的优势,帮助做好思想品德的教育。

四、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发现乐趣,体会动手的快乐。

有人讲“态度决定完一切”。虽然不是绝对,但说明一个人对事物态度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评价只看结果,而非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往往只凭一件作品等级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让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参与陶艺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往往大多数学生完成的作品并不理想,但只要他热情参与,认真对待学习任务,应该给予鼓励给予好的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学生在陶艺过程中,有可能做的不是很好,但他积极参与教学,就应得到好的评价,如:参与课前的碎泥、和泥、制泥板等等工作,并把它当作一种愉快的行动;认真完成制作,作品体现个性、创意;积极发言,能通过语言,形体表达自己对美的见解,能详述自己、他人的作品,能提出相关的问题等等。我认为一节陶艺课是否真的成功,学生的态度、参与热情事关重要,没有好的态度没有热情参与就没有陶艺课应有特定的气氛,就难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陶艺制作活动过程中,是寻求潜在的快感,而得到快感的是在制作的过程,并不完全是完成了的作品,从某方面讲“快感是陶艺活动的终极目的“。儿童参与陶艺活动的原因是喜欢体验人类原始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儿童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忘我地全心的投入到这种‘游戏”中,这种全心投入的快乐表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在陶艺教学中获得快感,从活动快感中获得学科知识,就体现了教学的成功。

五、陶艺课程开设的原则.

1)融艺于陶:

在我国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正在注重教育的人文色彩,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完善人格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陶艺课有着继承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特征,以培养学生民族的价值观和自豪感,陶艺课中“壶”、“罐”、“人物”、“动物”等的创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之美,亲近生活之美,发现自然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在教学中注重把日常生活和学生真实的环境,作为陶艺学习的最初起点,把陶艺教学与情操的陶冶、文化的修养、科学技术的探究结合在一起,陶中有艺,艺中有思想、有情感、有文化、有科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陶艺作品,使他们站在人类陶艺审美情趣的制高点上更好地创造美。

2)注重个人体验:

陶艺是人们用眼、脑、手、脚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所以小学陶艺课应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陶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悟其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出蕴有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陶艺作品来,让学生抱一抱陶土有多重,打一拳陶土有多柔,使之形成对陶土的量感和质感,再让学生亲一亲、闻一闻,陶土有什么气息,让学生亲近陶土,感受泥土的芳香、大自然的亲切,尔后让学生把陶土打平或垒高,滚圆或拉长,体验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因此,体验能够给学生带来对泥土的浓厚的情感,获得出乎意料的收获。

3)引导创新

陶艺课教学中,如果只局限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摹仿,不利于扩大孩子的视野,有违儿童本身的创造天性,并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抺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应协调,使技法引导、思维点拨成为他们自主创新、个性化塑造激励“棒”。教学引导中采用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等等,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在陶艺课堂中,学生可以研究文学,探讨几何体,可以进入动物世界,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用陶泥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东西。一句话,学生可以用陶泥捏出自己整个的世界。教学证明,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它让学生捏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尽情地体会着创造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当今全党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着这样两大课题: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怎样培养下一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阐述了这样的一段话:“所有这些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近年来特别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减轻中小学的过重负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只有把学生从紧闭的书斋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为此,我们的教育部门必须为学生们创造条件,精心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而又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因此,让青少年走进陶艺世界,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动手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中的课程目标中指出中小学生要有热爱美、欣赏美的情趣,要初步具有感知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不断陶冶情操。在拓展型课程的要求上强调了“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陶艺课程已经列入到“艺术领域”,学校拓展型课程。

【结束语】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广泛为中小学生所接受,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启发创造和发散性思维,锻炼手部肌肉和手指的灵活性.在回归泥土朴质的气息中,无形地培养出另类的艺术美感,发展幼几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陶艺引入中小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