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初中的实施之我见

发布者:吴剑红     所属单位:广丰桐畈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17    浏览数:0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不仅在对外交流中,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或缺。然而学生觉得学习英语很枯燥,如何让学生爱上英语就显的很重要。通过本次的教育培训学习和网络互动,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对教本喝课标科学深入的理解,而通过权威专家和优秀同行的解读,为教师理解教材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第一关,所以应该教会学生正确、 规范的发音、辨音、拼音的能力,掌握读音规则,进而识记大量单词,达到中学教学要求。

由于人自身存在的有限性,而时空却具有无限性。面对人自身的渺小,人就需要超越,即超越人自身的有限已达到无限。但在超越的寻求上思路就不同了。中国文化是重视向内超越,儒释道三家都是这个倾向。而西方文化是重视向外超越,所以不断地求知识以达到无限或接近无限,以期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也就是不断地向外求,执着心很强。西方在宗教上崇拜上帝或真主,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仆人,永远成不了上帝。而中国文化包括印度佛教都认为每个人都有着佛性或良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或佛,也就是说每个都可以成为上帝,从而达到和佛上帝圣人一样的不朽。从而超越了人自身的有限达到无限,真所谓,朝问道夕死可也。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得道了,超越了自身的有限,生死已经不重要了。 总而言之,西方文化的倾向是征服世界,东方文化是征服自己。西方文化更适合塑造英雄,东方文化更适合造就圣人。英雄征服世界,圣人征服自己。英雄未必能成为圣人,但圣人却可以做成英雄。一个能征服自己的人还征服不了世界吗?只要他愿意。 按康德的说法,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本体世界是物自体,一个是现象界。康德认为对于那物自体的本体世界我们无法真正感知。而中国的文化却认为可以,即以直觉的方式直接和本体世界打成一片,即达到天人合一的所谓天地境界。东西方文化在求真方面的差异就是:一个直指本体,一个在现象界上作文章以期更大程度地接近本体。 各有所长,但我觉得中国文化只要能够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是完全可以大放彩,大大超越西方文化。

老师应指导学生阅读适宜的英语读物,使他们养成在课外多读的习惯。多读可以吸收丰富的词汇、语法,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 习惯用语、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及欧美等国风土人情。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第一关,所以应该教会学生正确、 规范的发音、辨音、拼音的能力,掌握读音规则,进而识记大量单词,达到中学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学生的兴趣会更高,也记得更牢。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教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喜欢英语却不喜欢英语课?仔细想想,主要还是该在教师身上找原因。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要用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我们热情去打动学生,这样的英语课才不愧是有意义的英语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节语法课是最难把控,这需要老师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如何在英语英语教学当中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参加这样的培训补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