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特质维护和平课后反思

发布者:郑姗     所属单位:南昌市桃花学校     发布时间:2016-08-17    浏览数:0

 

中华文化特质维护和平课后反思

郑姗

曾仕强,英国莱斯特大学管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研究中国式管理哲学近三十年,曾教授以其大智若愚、厚积薄发、化腐朽为神奇的演讲风格屹立业界十余年,是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国学大师。这段时间我通过对中华文化的特质之维护和平视频的学习,对爱好和平有了更深的了解。

《易经》所绘制的《太极图》:一个圆,代表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圆中黑白两鱼颠倒相抱,白鱼黑眼,黑鱼白眼。示意是:圆表圆通、发展变化、循环上升;黑白鱼相抱表阴阳既对立又依存、互补;白鱼由尾至头逐渐增大,黑鱼由头至尾逐渐缩小,体现量变到质变和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白鱼黑眼黑鱼白眼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事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绝对的纯、绝对的善。——这是什么?是阴阳冲和,是辩证法。和,是斗争后的统一、和谐。这,可以看作世界观,也可看作人生观。

和,还要把它看着是“冲气以为和”过程的体现。以人为例,恋爱、结婚、怀孕、生子、抚育……一代一个过程;除了生物有生老病死过程,办事也有过程,马云的阿里巴巴,也经历了很多曲折,才有今日之辉煌。过程有长的,有短的,但不能没有。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不问过程,总想一锄头挖个金娃娃,用这种思维作指导十分误事,一曝十寒、一蹴而就、揠苗助长、一劳永逸等,都断不可取。还有与人相比,不问人家或与先进国家处于过程的什么阶段,自己又处于过程的什么阶段,简单一比,不是妄自尊大,就是妄自菲薄,不是骂娘就是骂命运,这不是自找烦恼吗。

和而不同,我国用得很好。在国内,有统一战线、56个民族共和、多种经济并存、人大代表有各族各界、艺术有百花齐放、学术有百家争鸣、各方面有洋为中用、兼收并蓄……;在国际,有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战略伙伴、命运共同体、开放借鉴……;这,是处事原则,是人生观,但,似乎也是价值观。

正是这种和而不同,增加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乐意兼收并蓄,践行拿来主义;所以,佛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科技中国化,美国管理中国化……无不得益于中国文化有“和而不同”。

但是,当今世界,却有人不喜欢和而不同,偏偏喜欢同而不和。有军事同盟,有政治同盟,有某某集团,它们,喜欢清一色,主张排他,暗里内斗,没事找事。为什么清一色了还会内斗?想不通吧,不奇怪,因为同而不和,往往是利重于义、意识形态至上嘛!两相对比,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利于世界和谐?能够坚持“天人和一”,就不会只顾眼前获取财富,而不会怕破坏生态平衡。如果把“地”看着是人的生存环境(含社会环境),则人就要与生存环境“地”保持和谐。坚持“天地人和”,就要处理好生态和谐、社会和谐、自身生理心理和谐等多方面的关系。其实,西方也有类似思想,只不过语言不同,表述也各异。现在西方讲的《系统论》、《控制论》就把天定位为巨系统,地定位为子系统,人定位为孙系统,三个层次相互必有作用,需要反馈调节,这又出现了《协同论》。只不过这是近百年的事,中国的“天地人和”却早在3千年前就有了。有了天地人和思想,决策、办事都要考虑方方面面,要多讲“无为而无不为”,多讲“平衡协调”,杜绝主观妄为。能如此,则少折腾,善莫大焉了。这,又相似于什么?难道不是很像世界观、人生观么。

今天的中国,综合实力已经令列强不敢小觑了。但我们的文化是“和为贵”,所以我们所用的两手也很鲜明,一手抓紧强军不放松,一手“一路一带”、“亚开投行”、“合作共赢”中间突破。坚守不惹事、不怕事,维护和平不动摇,相信和平必胜。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