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的点滴看法

发布者:赖峥     所属单位:赣县中学     发布时间:2016-08-25    浏览数:0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最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新课标地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

一节课上的好坏,教学效果显著不显著,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有积极的、恰当的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的引导艺术!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将自己摆在组织者的角度,而不是讲说者。许多老师存在的困惑是: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课堂就难以驾驭。而“牵”着学生,心里就是觉得塌实,虽然讲的很辛苦,还是能让自己有成功的满足感。其实,我认为真正的自主课堂,看似学生在热闹的讨论学习,实际的控制权还是在教师手里。所以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是学习的主动者,拥有课堂的学习权,却不可能具有对课堂的控制权。

对于课堂的把握应当首先从课程认识入手,透彻的分析课程特点和指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寻找合适的情景或活动亮点。以备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这样既能为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又能体现地理知识的生活形态,从心理上抓住学生,使学生具备充分而饱满的学习热情。

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还应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的认知和学识水平,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不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冷场情况。倘若为了活动而活动,明显超出了学生的思考程度,只会使的课堂出现表面上的热闹,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却不高,造成空有其“形”而无其“神”的结果。这一点在课堂设问的设计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例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课堂设计中,需要学生明确“为什么晴天的日较差大于阴天?”,如果直接设问,就容易使得学生思考方向迷失,回答起来也毫无条理。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逐步递进的设问方式,将上述问题分为“为什么晴天的白天气温高于阴天?”,“为什么晴天的夜晚气温低于阴天?”,如此一来,思路豁然开朗。

有了充分细致的课前准备,就有了一堂好课的基本前提。然而要使的课堂能够顺利的展现备课成果,同时又将学习主动权尽可能的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更加细致的课堂引导。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我们不能小看导语设计,虽然导语只有两三句话,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提问,但是如果你能在这上面花一点心思,精心设计一下,就会发现新颖的导语会发挥令人惊奇的效果。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那么他们整堂课都会兴奋,思维也会比较活跃,不但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讲课,还能够积极思考,把心思全部放在课堂中,积极地探索知识。

课堂组织是老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有趣的表情等优美的教态,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课堂气氛,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欣赏与恋恋不舍中学得有滋有味!如果老师能有服务员般的态度和音乐指挥家那样能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就可能实现教态美,就有可能利用教态美来营造好的课堂气氛,就有可能利用教态美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和自己一起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当你的容貌、服饰、言谈、举止以及心里与自我感觉相统一时,才能达到神采与风度的统一,才能近乎完美地诠释教学内容。所以,老师在讲台上应该力求保持良好心态,保持挺拔而自然的站立姿势,保持协调而健美的行走姿势,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稳重自信的感觉。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注意配合各种干脆利索、文雅和谐的手势;与学生进行适度的交流,而交流时的表情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语言的变化也是学生从心里上愿意接受教学内容的一把钥匙。老师应善于通过语言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用什么样的语调说话是件很重要的事。”换句话说,用什么样的语调给学生讲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采用新的教学法,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就行。其实,学生能听懂与吸引学生、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有很大差距。因为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语调上的变化,而正是这些不同的语调才是最终表现人们怀疑、肯定、激动、感叹、震惊等多种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

所以,老师应该利用优美的语言去诱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让自己的语调成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好帮手。

“赏识”教学法,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运用赏识教育,多夸学生,学生会因为得到赏识而更加主动自律地认真听课;而没有得到老师夸奖的学生,就会因为想得到老师的夸奖而努力主动地认真听课。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学生的老师,是很难合格地融入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我们应该像尊敬上帝那样尊敬孩子。”的确,人性最深层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炽烈。所以老师应该学会在课堂上赏识学生。对学生的赏识要做到:赏识学生要打破教材的束缚;赏识学生的问题;赏识学生的创意;赏识“差生”的闪光点。

此外,未雨绸缪,合理处理课堂的“意外插曲”也是教师课堂艺术的体现。通常这样的“意外插曲”是来自于教师自身和学生突发两方面的。——看过两个教学事例,一个是教师在“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的课堂中,突然思路中断,短暂慌神后讲到,我们刚刚学习了断层,老师的思路也突然跟着断层了。另一个是“地图”的课堂情景中,教师设问“假如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开放式情景探究,“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冠等”都是通常课堂设计中的答案。而这位老师碰到一个同学的回答是“观察蚂蚁洞穴的朝向”,顿时使他大乱阵脚,无言以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机智教育”,是教师教学艺术好坏的重要方面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可见,教育机智需要在教育活动中磨练和感悟获得。

总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参考资料:[1]《浅谈教师的课堂引导艺术》,孟庆西,《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9

[2]《反思“教学意外” 增长“教育机智”》,李卫、邵炳华,《地理教育》2007年第6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