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

小学数学课程模式浅析

2016-11-22 发布者:张少征     浏览(0)

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浅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标》的主阵地,如何有效的通过课堂教学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能力,达成学习目标,一直以来每位教师都在探索更为高效的途径。而小学数学以它独特的学科特质,挑战着每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堂创新精神、知识结构基础、驾驭课堂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按常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言之有物的新授课;思路清晰的复习课;省时高效的练习课;提升能力的实践课。下面就以“省时高效的练习课”为例,剖析一下小学数学的练习课的课堂架构、教学模式及过程评价。

一、练习课的课堂架构。

1、制定课堂目标。

练习课的目标应该是课堂目标,而不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参中供老师参考使用的目标,教参中的目标是写给老师看的,写给老师用的,在编写目标时,是考虑到知识理论上的可能性及学生实际的平均水平,不具有针对性,而课堂目标则应该是根据班级学情制定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符合实际的目标。例如:在《小数乘法》的练习课中,4A班的目标是:能正确数出积的小数位数。而4B班的目标是:能正确运用简算方法进行计算。两个班的情况不同,制定的目标也不同,而且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学生普遍较难掌握的难点、重点进行设计的,练习课也紧贴目标进行选择。学生较难掌握的重、难点有时并不是教参上所讲的重、难点,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跨越、不能掌握的知识点,才是真正的重、难点。

目标的制定每节课数量不易过多,并且尽可能的不用课程目标,而用课堂目标,我们日常使用的三维学习目标,是告诉我们老师,孩子们应该达到这个要求,而我们老师要将其转化成学生能明白,能操作,能评价,能反思的“四能”课堂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目标多了反而会降低他们的达成度,挫伤自信心,所以,课堂目标有一个就可以,两个足够,最多三个。

2、进行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并不是简单的对习题进行纠错,而是有针对性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梯度练习。

第一、练习内容分层。

练习内容进行分层,分别照顾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不能只练习基础题型,更不能是怪、偏、难题,要难易适当,要符合班级学情,要针对重点、难点、错点、考点,例如:《小数乘法》的练习课中,4A班的练习题偏向于简算的灵活运用,而4B班的练习题则是侧重于复杂小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第二、练习形式分层。

练习形式分层不是要改变课堂的宏观形式,而是要改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微观地位。“读练讲评”的模式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要方式,练习课要让学生动起来,将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充分显现,并及时纠正,达到有错必纠,纠必到位的教学目标。例如:《小数乘法》的练习课中,基础性的习题由学困生进行板演,然后由中等学生进行批改评价,稍有难度的题由中等生和能突破临界线的学困生进行板演,仍然由中等生批改评价,挑战性的拓展题型由突破临界线的中等生进行板演,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学困生与中等生进行批改评价,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进行选择性的讲解,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自己学习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并能通过思维的碰撞、能力的跳跃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

第三、练习题型分层。

练习题作为练习课的主要载体,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途径,也是整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显性特征。根据现在考试的基础化,情景化,生活化,思维化要求,练习题也相应的分为四个层次:基础,情景,生活,思维。例如:《小数乘法》的练习课中,直接进行计算的题型就属于基础题型,而将小数赋予一个“米、元、重量”等特定的情景中,就属于情景题型,同样的,将情景进行延伸,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为特征,如买东西,量身高等,就属于生活题型,而将以上在种形式进行抽象整合,衍生出的综合性问题,就是思维题型。

第四、练习评价分层。

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孩子,那每一个孩子都将是第一名。所以,在评价中不以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高的赏识,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学困生做对了基础题,中等生做对了情景题,二者应该得到同等的评价。

3、及时反馈补救。

练习课中暴露出的易错点、易混点,不仅要在课堂上及时纠错改正,更要根据反馈情况在课下进行补救,补救措施包括生生互助、个别辅导、知识重温、强化训练等方式。

二、让练习课从“有效”到“高效”。

一堂“高效”的练习课并不是老师讲的“高效”,也不是以练习题量的多少来衡量,而是要考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否有效的转化为学生自有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熟悉程度。

“有效”的练习课是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高效”的练习课则是在“有效”的基础上提升课堂容量,压缩冗沉,激活闲置,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例如:《小数乘法》练习课中,学生板演、评价,教师批改、查阅,生生互助、纠错,同时进行,充分利用时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挖掘课堂冗余,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到“高效”是一条漫长而富有挑战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行走,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风景映入眼帘,希望我们美的学校的各位老师携手奋进,开拓出自己的成功坦途。

谢谢大家!

附件

  • 小学数学课程模式浅析.docx 下载

论坛

最新论坛

置顶论坛

精华论坛

热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