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

晚清关于“铁路修建”的大争论

2016-12-05 发布者:黄婉丽     浏览(0)

  晚清关于“铁路修建”的大争论

在百年前,中国陆地的交通工具中,没有动力车辆,旅行只能依靠畜力或者脚力。这种落后的交通方式,与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几乎没有区别。此时的西方,蒸汽机车在英国被方明并投入商业使用。铁路作为那个年代最有诱惑的投资标准,在欧美大陆被快速地推广开来。18652月,总理衙门致函各地封疆大吏,谈及外国公使,都在推动中国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线。在总理衙门看来,铁路、电报若在中国使用,得益的是外国人。江苏巡抚李鸿章称“铁路费繁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江西巡抚沈葆桢也说:“平天险之山川,固为将来巨患;而伤民间之庐墓,即启目下争端。”可见当时的地方督抚对待铁路,均持保守态度。中国官员断然认定铁路不合中国国情,破坏山川庐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这十年之后,李鸿章、沈葆桢成为中国洋务自强的领军人物。面对世界形势,李鸿章对西方铁路的观念也悄然发生转变,认为铁路的兴建以便南北运输。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无视中国主权,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修筑了淞沪铁路。清廷谕令李鸿章与南洋大臣、两江总督沈葆桢“妥商归宿之法”,最终以28.5万两白银的价格,将吴淞铁路赎回。在那个时代,郭嵩焘、李鸿章、丁日昌已经敏锐地注意到,中国要富强,必须拥有铁路,电报,铁甲舰,他们的眼光超过同时代的政治家。1880年,李鸿章考虑引进外资投资建设铁路,为了运送漕粮和战时调遣军队。李鸿章的老部将刘铭传向朝廷递呈《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从国防战略和中外国运对比的角度提出动议。作为清廷内部的第一个正式的铁路构想,其具体主张是先修清江浦(江苏淮安府,漕运总督驻地)经山东至北京一路,以利漕运。朝廷之上反对的声音出现了。内阁学士张家骧上奏《未可轻议开造铁路折》,列举修建铁路的三大弊政:若修造清江浦铁路,洋人必定会从旁觊觎;铁路沿线民众必受贻害;招商局海运收入必受影响。李鸿章呈递《妥议铁路事宜折》正面支持刘铭传的主张,对各种怀疑和反对观点进行详细解释。李鸿章认为,建造铁路的困难,主要是投资经费巨大,借外债乃不得已之办法。有人担心会受到洋人盘剥,但铁路作为基础建设工程,铁路一开,本息就有所取偿,而国家获利更为久远。然而,朝廷之上的保守力量强大,反对建造铁路者私下沟通串联。在众人的一片反对气氛中,李鸿章的态度显得落寞和孤掌难鸣。1881年,当时北京官场真正去过欧洲、亲身乘过火车的前驻德公使刘锡鸿,携带着他的《罢议铁路折》登场了。“臣尝奉使西洋,讲求其事,既有所见,不敢不即陈明,以期早日罢论,息此纷纭也。火车实西洋利器,而断非中国所能仿行。臣窃计势之不可行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刘锡鸿论证说:铁路征用民田,会使农民失去土地,一旦火车开通,洋人踪迹自必遍及里闾,百姓易受洋人蛊惑。刘锡鸿与李鸿章的交锋,是中国上层社会对发展现代交通、推广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外资,经济发展与民生等国家战略问题的论战,对晚清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现在看来,刘锡鸿的奏折,无疑是农本经济对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变迁的哓哓诡辩,在当年却是反对铁路的有力证据。

这场搅动朝野的修建铁路大争论,至此戛然而止。李鸿章的先知先觉,抵不过张家骧、刘锡鸿的迂腐短视,中国的铁路建设与世界接轨延后了十余年。

     1881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修建了“唐胥铁路”,出现马拉火车的现状,次年才建造蒸汽机车,悄然为国家的采矿事业服务。李鸿章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做醇亲王的沟通工作。1886年,醇亲王奕翾巡阅北洋海防,对铁路的看法发生根本的转变,与李鸿章达成修建津沽铁路的意向。此后的十余年间,开平铁路,津沽铁路相继建成,建造铁路遂为社会和官场逐渐接受。回首百余年前人们对铁路兴建的种种批评曲解,先行者的启蒙宣传和不懈争取,每一个新的观念和新鲜事物的普及,都有着一段坎坷发展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一步步从艰难坎坷中走来,百年历史变迁,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与遐想。

论坛

最新论坛

置顶论坛

精华论坛

热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