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

重视课堂上的朗读

发布者:徐小婉     发布时间:2016-12-12 浏览数( 0) 【置顶】 【精华】

我认为,首先要选择好示范朗读的材料。示范朗读的材料至关重要,选得好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来。夸美纽斯曾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吞食,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反之,如果在饥饿感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去,那就会使人乐意去接受,并且有很好的消化……这就涉及到一个设置氛围的问题。如果人的心情愉快,那么学什么就会“消化”什么,这也说明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氛围,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好好重视材料的选择,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对于在朗诵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大可以在课堂上亲自示范朗读,教师的示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教师可以把对课文的理解渗透在指导朗读上面。在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我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渗透进对朗读的指导中去,既让学生理解了“母亲”和“我”的情感,又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比如,文中的第一段,我引导学生理解“我”在经受命运的残酷打击之后,脾气变得暴躁,陷入一种极大的痛苦与绝望中,因此,朗读时要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而读到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强忍悲痛,好语相劝,充满着对儿子的心疼与无奈。在教导学生如何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把握住了“我”与“母亲”各自不同的语气,也就是把握了人物的情感。比起生硬的讲解,这样的朗读教学会让学生更印象深刻,学生也能在反复的诵读中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感情,获得情感上的熏陶。读到后文“母亲”的离世的时候,还有不少学生落泪了。这就是朗读发挥的效果了。如果只是靠讲解,又或是简单地朗读就带过,学生怎么可能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呢?第三,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朗读中来。在教李白的《行路难》时,我通过自由朗读、小组比赛朗读、学生代表示范朗读的方式引导着孩子们抑扬顿挫地,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诗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当时万般的艰难险阻、内心的痛苦矛盾,以及他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在师生的吟诵中呈现了出来,原来诗词歌赋拿来吟咏比拿来分析更体现出了它的价值。学生在老师的调动下积极参与,通过反复吟诵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体会到了诗人不畏艰难,积极昂扬的精神品质,得到了美的熏陶,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也提升了自己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论坛

最新论坛

置顶论坛

精华论坛

热门论坛